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育養海岸」發布最新本港生態及海洋垃圾調查報告 塑膠垃圾佔逾六至八成嚴重威脅海洋生態 促政府立法引入更多「生產者責任計劃」

香港擁有豐富的海岸及海洋生物多樣性,錄得的海洋生物多達六千種,但這彌足珍貴的海洋環境卻長期受海洋垃圾所困擾。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為延續2012年膠粒事件的海洋保育精神,2014年6月起與六個合作伙伴 Eco Marine、Ecovision的清潔香港、環保促進會、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及無塑海洋,開展為期兩年的「育養海岸」計劃,透過進行海洋垃圾及生態調查追尋垃圾源頭,助政府制定長遠有效的海洋保育政策。計劃已完成兩年的海岸、沿岸水域及海底的海洋生態和垃圾調查,並記錄了各海岸生境的物種數量以及珊瑚覆蓋率。最新發布的《育養海岸-守護海洋的日子》調查報告顯示在海岸線、海面和海底發現的海洋垃圾當中,有逾百分之60至80為塑膠製品;十種最常見的塑膠垃圾大部分為即棄塑膠產品,對香港海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香港擁有豐富的海岸及海洋生物多樣性,錄得的海洋生物多達六千種,但這彌足珍貴的海洋環境卻長期受海洋垃圾所困擾。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為延續2012年膠粒事件的海洋保育精神,2014年6月起與六個合作伙伴 Eco Marine、Ecovision的清潔香港、環保促進會、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及無塑海洋,開展為期兩年的「育養海岸」計劃,透過進行海洋垃圾及生態調查追尋垃圾源頭,助政府制定長遠有效的海洋保育政策。計劃已完成兩年的海岸、沿岸水域及海底的海洋生態和垃圾調查,並記錄了各海岸生境的物種數量以及珊瑚覆蓋率。最新發布的《育養海岸-守護海洋的日子》調查報告顯示在海岸線、海面和海底發現的海洋垃圾當中,有逾百分之60至80為塑膠製品;十種最常見的塑膠垃圾大部分為即棄塑膠產品,對香港海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育養海岸」計劃由2014至2016年,共召集本地多個團體超過2,000名義工和海岸科學家以及三個地區的漁民團體合作,進行了130次「育養行動」調查及清理活,收集及分析六個主要生境(紅樹林、泥灘、沙灘、岩岸、沿岸水域及珊瑚群落)的海洋垃圾及生態數據。同時,透過公民科學動員及教育公眾,提升大眾對海洋環境的關注,身體力行為海洋的健康出一分力。
 
第二年的生態及海洋垃圾調查數據於20157月至20167月期間收集,涵蓋全港34個具生態價值的海岸地點(詳見新聞稿附錄及報告第19頁),數據主要分為五大類別,包括生態、岸上大型及微型垃圾、沿岸水域漂浮垃圾及海底垃圾。

香港擁有極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生態調查分為海岸生態和海底珊瑚覆蓋率,由海岸科學家和義工在各天然海岸生境記錄物種。在岸上生境記錄到的物種數量中,紅樹林平均有29個品種;泥灘有36種;岩岸有26種;及沙灘有12種。海底調查地點的珊瑚覆蓋率平均達6%。除了義工於調查其間發現的物種外,根據早前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結果,香港錄得的海洋生物多達六千種,反映香港擁有極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以面積計算,香港的海洋地點物種數量較世界上很多地區多超過數百倍。

海洋垃圾調查及全港首個海底垃圾研究

至於海洋垃圾調查則根據不同的海岸地點,設計合適的取樣範圍(樣線、樣帶)或時段以計算垃圾量。綜合紅樹林、泥灘、沙灘和岩岸等岸上生境的岸上大型垃圾調查,每五米樣帶收集到的平均垃圾量約391.4件,塑膠比例平均佔六成半(64.6%)。十大常見塑膠垃圾中,主要是發泡膠碎片、塑膠包裝及保鮮紙碎片、發泡膠食物盒及杯等即棄用品。岸上微型垃圾調查方面,以每一平方米樣方收集到的平均垃圾量有89.3件,當中塑膠佔七成半(75.6 %),主要為發泡膠碎片,大部分源自發泡膠魚箱及其他即棄用品等。

調查顯示與漁民合作打撈的沿岸水域漂浮垃圾,每兩小時收集到的平均垃圾量有517.6件,塑膠比例高達八成四(83.7%)。十大最常見的漂浮垃圾中,同樣發現岸上常見的類型,包括發泡膠和塑膠包裝碎片等;另外,塑膠即棄產品同樣佔大多數,如發泡膠食物盒及杯、膠樽、發泡膠箱和膠袋等。這些垃圾主要來自家居、休閒娛樂活動及市場等。由於重量輕,而且具浮力,大量即棄塑膠垃圾漂浮在海面上並被水流帶到遠處。其中,發泡膠食物盒及杯、及與捕魚業相關的發泡膠箱很容易斷裂成碎片,變得難以清理。

香港一直未有海底環境的廣泛研究,「育養海岸」計劃成員於兩年間聯同義工在本港多個水域潛水調查和清理海底垃圾,是全港首個海底垃圾研究。100米樣線收集到的平均垃圾量有30件,塑膠垃圾佔六成半(65.5%)。調查發現漁業廢棄物如漁網和漁具,即棄用品如塑膠包裝袋均是十大常見海底垃圾之一。廢棄漁網(又稱鬼網)更會纏繞海洋生物如魚類、蟹等,導致其受傷、不適、窒息、飢餓甚至死亡。

塑膠垃圾持續威脅海洋生態

是次調查顯示,在海岸線、海面和海底發現的海洋垃圾當中,有逾百分之60至80為塑膠製品,再次印證香港的海洋被塑膠垃圾嚴重污染,即使人煙稀少的地方亦不能倖免。海洋垃圾中,不難發現被垃圾纏繞的海洋生物,亦可找到有魚類咬痕的垃圾碎片。每一項都直接影響魚類的健康和整個食物鏈的完整性,更會減低生物多樣性。如果這些污染物進入食物鏈,它們更會影響漁業資源,最終損害人類健康。至於十種最常見的垃圾佔大部分是來自家居和休閒娛樂活動的即棄塑膠產品,如包裝袋、膠樽、膠袋和發泡膠盒等,反映了龐大的垃圾量不僅嚴重影響沿岸地區的景觀,同時對我們的海洋生態以至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更讓我們瞭解到不可持續用完即棄的生活方式對海洋環境構成長遠的影響。
 
「育養海岸」計劃團隊認為目前本港解決海洋垃圾問題的措施明顯不足,我們必須採取更果斷和主動的方案,從減少產生廢物、防止廢物進入海洋和有效清理海洋環境等層面改善問題。而這全賴政府、環保團體和社會各界於政策與立法、研究、創新、教育、設施支援、持分者參與以及執法等多個重要領域中緊密合作才能成事。鑑於海洋垃圾當中包含大量即棄產品如膠樽、餐盒、餐具等,「育養海岸」促請政府盡快落實更多生產者責任制,與生產商、零售商及市民共同分擔收集、回收、處理和妥善棄置垃圾的責任(例如膠樽)。作為顧客及消費者,我們亦能積極協助解決問題。每人都可以從今天起按照「3R」原則 – 減量、重用和回收(REDUCE, REUSE, RECYCLE),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浪費,避免垃圾污染海洋。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育養海岸) 楊松頴表示:「『育養海岸』計劃的成功證明香港廣大市民都希望幫助海洋環境恢復原貌,我們相信同心協力必能取得成果。政府除現行政策及宣傳教育工作外,亦應探索新技術以更有效堵截及清理垃圾,優先清理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以外具高生態重要性的地點,並與持分者共同制訂及實施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例如與漁民合作監察及清理海洋垃圾,研究以其他物料取代發泡膠魚箱等。香港更可聯同鄰近地區包括澳門及廣東省等,一起牽頭進行研究、革新、改善廢物處理措施及實行源頭減廢的政策,共同解決這個全球的惡性問題。」
 
「育養海岸」計劃自八月起展開「全城走塑大行動」,短短兩個月共收集逾12,000個市民聯署促請政府盡快立法,對更多即棄用品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同時要求商界帶頭履行「生產者責任」,改用較環保的替代品,而且承諾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產品。我們稍後會將聯署遞交至環境局,促請政府正視海洋垃圾問題,從源頭減廢,制訂全面且長遠的解決方案。
 
從10月29日開始,「育養海岸-守護海洋的日子」兩年回顧展覽將於香港海事博物館舉行,讓大家認識更多海洋垃圾問題和香港生態的面貌,並回顧計劃兩年來的成果。
 
育養海岸-守護海洋的日子》調查報告︰https://coastalwatch.hk/download/cowmarinelitterreport-chi/
「全城走塑大行動」聯署網址:http://coastalwatch.hk/plasticpledge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