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WWF、漁護署及新加坡國家公園局於世界候鳥日簽訂協議 共同守護亞洲濕地

為慶祝「世界候鳥日」(5月13日),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及新加坡分會、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以及新加坡國家公園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確立香港米埔內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與新加坡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成為姊妹濕地,共屬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伙伴關係網絡。
 
今年「世界候鳥日」以「水」為主題,強調水對於遷徙候鳥的重要性。濕地是重要的生態系統,亦為野生生物及人類提供生態功能,因此,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至關重要。四個簽署方將攜手加深合作,更有效管理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使用兩個濕地的遷徙候鳥。
 
米埔內后海灣濕地自1995年獲列《拉姆薩爾公約》國際重要濕地。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是新加坡首個東盟遺產公園,於1993年開放。兩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均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內,具有生態聯繫,共同為多種多樣的遷徙鳥類提供越冬地及補給站。
 
是次諒解備忘錄涵蓋多個合作方向,包括兩個濕地保護區的管理和發展,知識和經驗交流,未來兩方在研究工作、管理培訓以及教育項目的合作,以及透過國際活動加強保護區的推廣。
 
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梁肇輝博士說:「明日(五月十三日)是世界候鳥日,旨在鼓勵公眾關注保育候鳥及其所依賴的濕地生境。遷徙候鳥的保育尤其需要跨地域的合作,備忘錄標誌着香港與新加坡將透過更緊密的合作,致力保育濕地及遷徙水鳥。」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行政總裁黃碧茵表示:「WWF香港分會自1983年就與漁護署共同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維持甚至提升其生態價值。是次與新加坡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簽署備忘錄,為未來的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礎,促進雙方提升濕地管理、交換知識與經驗,共同為重要的遷徙候鳥建立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公園及康樂總監,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執行署長梁志超博士說:「國際合作是支持遷徙涉禽的重要一環,這些鳥類在長途遷徙過程中需要在多個停歇地休息和補充食物。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和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的重要濕地,備忘錄將加強兩個濕地間的伙伴關係。國家公園局將為這些水鳥及其棲息地的保護繼續建立濕地保護的跨境合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新加坡分會行政總裁R. Raghunathan提到:「WWF新加坡分會重視是次的合作,因為這意味着兩地間就保育工作方面將展開更多合作。我們亦希望透過未來新加坡的教育項目,加強對兩地生態及野生生物保育工作的宣傳。」
米埔自然保護區的黑臉琵鷺
© Allen To
米埔自然保護區的黑臉琵鷺
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
© David Li
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