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Flow with Nature:青年行動計劃」
大自然與所蘊藏的豐富生物多樣性,是支持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元素,供給食物、穩定氣候、保護海岸線等,為維繫生態運行提供無數的服務。儘管大自然的功能無處不在,但我們往往忽視自然界還有着無可替代的療癒力量,有益我們的身心靈健康。
不少研究顯示,多親近大自然有助身心發展。當今虛擬實境科技及急速發展的虛擬娛樂消遣產業,令人越來越機不離手、長留室內,以致人類與大自然的接觸都減少了,尤其是年輕一代。
人類與自然本是密不可分,WWF認為與大自然建立更緊密聯繫十分重要,享受其美麗及所帶來的裨益之外,從中亦鼓勵人們為自然保育作出貢獻。有見及此,於2021年,WWF香港分會得到何鴻毅家族香港基金的慷慨捐助,籌辦了「Flow with Nature:青年行動計劃」。 該計劃是本港首個結合正向心理與環境教育的項目,旨在激發年輕人發掘自己的長處及潛能,讓他們體驗心流的狀態,藉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中尋找生活的意義。
![]() |
過去20個月,共有逾100名青年及中學生與我們經歷了「心流」之旅,獲益豐盛。透過置身於不同棲息地中觀察生物與探索大自然,他們感受到幸福及成就感,體驗了大自然洗滌身心的力量:
「與平常的遠足不同,這個計劃的活動讓我有機會在大自然中沉澱自己,感受自己的情緒、釋放壓力。計劃所教授的五感觀察法,讓我能夠重新啟動感官留意身邊的細節。」青年參加者Chloe
「當我們打開觀鳥屋的木窗時,陽光射進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有不同候鳥及蘆葦叢的山水畫,能看到黑臉琵鷺及小白鷺等雀鳥在濕地上覓食,更目睹很多彈塗魚跳動!回想起仍覺神奇!」 中學生黃凱潼
![]() |
![]() |
![]() |
計劃鼓勵參與者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感官觀察大自然。 |
參與具意義的活動能有效增強人類與大自然的聯繫。「Flow with Nature」計劃的年輕參加者,幫忙修復蘆葦床、搭建鳥棲架、清除入侵物種等,為米埔自然保護區的濕地管理工作出一分力,從中獲得成就感。
![]() |
![]() |
|
「Flow with Nature:青年行動計劃」參加者到米埔自然保護區體驗野外管理工作,包括種植蘆葦及清除入侵物種。 |
![]() |
![]() |
![]() |
在半天內搭建八米高的鳥棲架是不少青年參加者的深刻時刻之一。 |
為引領參加者與大自然加深聯繫,計劃的參加者更有機會交流對自然保育的想法,集思廣益繼而付諸為具體行動。至今,在 WWF導師的支援下,參加者共組成 20 個團隊分別於學校及社區籌辦、領導及執行由參加者主導的項目。項目種類包括推廣本地生物多樣性的紙牌遊戲、鼓勵公眾實踐可持續生活的社交媒體活動等。在「Flow with Nature」計劃總結中,參加者分享了項目成果及得着。表現優異的團隊更獲邀參與海外考察,深入體驗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及保育工作。 2022年12月,在學校組別中表現優秀的團隊遠赴台灣考察,旅途中參與了一項公民科學調查,並體驗宜蘭農民的生活。
「令我最深刻的環節是與一位農民交談,得知她為了自己的下一代也能夠享受到大自然而堅持進行友善耕種令我很感觸,明白到台灣人對大自然的強烈歸屬感。原來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並非遙不可及,其實可以像家人般親近。」中學生林俊暉
![]() |
![]() |
|
透過親手耕種、與台灣農民互動,學生們對可持續農業有更深入了解,對自然建立更深厚聯繫。 |
隨後,青年組團隊於2023年1月到訪沙巴的拉姆薩爾濕地亞庇濕地,一睹婆羅洲的美景,並參與紅樹林保育工作,目睹美麗的濕地與當中浩瀚的生物多樣性,他們都讚嘆不已:
「濕地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輕易就看到不同生物四出活動令我們大開眼界。」
「在濕地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雀鳥,是觀鳥的好去處!」
「看着一群群螞蟻在扶手上列隊走過, 覺得很治癒。」
濕地的漂亮景色亦深印他們心中,不少參與者提及那裏的日落:
「在濕地看到的日落非常壯麗,太陽也格外大,對我們都市人是難得一見!」
當談及對濕地的感受時,他們不約而同認為面對大自然,人類很微不足道:
「走進紅樹木,被重重高大的樹木包圍着,感到自己很細小、我們人類很渺小。」
「濕地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充滿泥濘及很污濁。但對濕地認識多了,豁出去享受,特別是種紅樹的時候,我便甚麼都不介意!」
![]() |
![]() |
|
青年組參加者體驗了在沙巴的紅樹林復育工作,置身於濕地中親手種植紅樹。 |
最珍貴難忘的時刻往往難以言喻,我們希望一眾參加者經歷這趟自然之旅帶來的深刻記憶能歷久常新。WWF將繼續努力為年輕人及眾多其他支持者創造更多機會,助他們創造與大自然的寶貴回憶,為自然界與人類福祉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