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港珠澳大橋以中華白海豚的存活作實驗 港府要以防患未然準則作保育

世界自然基金會今天(20日)舉行記者會指出,擬建的港珠澳大橋(下稱「大橋」)對中華白海豚構成嚴重威脅,政府必須為此立即以防患未然準則採取措施,包括立即闢建大嶼山西面水域和大鴉洲為海岸公園、設立更多海岸保護區,確保珠江海口一帶棲息的海豚,在香港以西水域得到生存空間

世界自然基金會今天(20日)舉行記者會指出,擬建的港珠澳大橋(下稱「大橋」)對中華白海豚構成嚴重威脅,政府必須為此立即以防患未然準則採取措施,包括立即闢建大嶼山西面水域和大鴉洲為海岸公園、設立更多海岸保護區,確保珠江海口一帶棲息的海豚,在香港以西水域得到生存空間。

路政署即將完成大橋及其相關設施的環境影響評估研究,隨後會向環保署提供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大橋工程顯然對海豚構成威脅,但具體影響有待確立,本會要求當局以防患未然的準則加強對海豚的保育措施,以抵銷工程未來對海豚的影響。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陸地保育)梁士倫博士表示:「香港過去有多項重大的填海工程,但從未有工程橫跨海豚棲息處之中心地帶。我們無法估計如此龐大規模的工程對海豚的影響,情況有如在香港水域,以海豚的存活進行實驗。」

大橋工程將不但侵佔海豚棲息的地方,施工期間及大橋投入服務後,更會對海豚造成多方嚴重滋擾。

本會去年與一班國際專家,在香港舉行有關珠江河口一帶中華白海豚保育狀況的工作坊,最近發布總結工作坊結論的報告(《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管理方案、保育措施及立法管制十年進度評估暨管理策略建議》)。報告指出,珠江河口的海豚面對的人為威脅為世界之最,擬建的大橋和日後其他的項目將進一步威脅海豚的存活。

本會敦促政府在項目動工前,立即將大嶼山西面水域和大鴉洲闢建為海岸公園。其實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早於2002年通過有關建議,但卻一直未有落實。政府亦應將海豚經常出沒的水域劃為海岸保護區,已獲專家確定的水域包括大小磨洲和大澳。

世 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項目主管馬澤濤博士說:「本會剛與路政署舉行會議,席間,路政署表示支持闢建海岸公園,並將向局方建議以此作保護海豚的重要措 施。」馬澤濤博士並指出,本港一直遲遲未落實加強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措施,而國際專家已確認設立海岸保護區,是其中重要的保育措施。

本會認為,目前的環境影響評估程序未能有效解除中華白海豚面對的累積威脅。政府應檢討現時的環評程序機制,確保日後可能侵佔海豚棲息地的基建項目的項目倡議人,全面評估項目的累積影響,並提出適當的解決措施。

馬澤濤博士補充:「獨立地評估個別項目的影響,未能反映所有基建項目對海豚的累積影響,這個做法不足以保護海豚,更屬不負責的行為。海豚覓食和其他重要的生活地方一旦喪失,便不能挽回。」

過去12年,在本港西面水域海豚有限的棲息地中,逾1,700公頃的面積已被填平。除了與大橋相關的設施外,政府正建議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並在大嶼山北部沿岸進行填海工程。填海工程不但直接奪去中華白海豚的居所,魚類-海豚的糧食,亦會失去棲息地。

本會並促請政府與廣東省政府合作,全面研究中華白海豚在珠江河口面對的累積影響。有了這個基準,我們便可知道究竟還需闢建多少個保護區或推出哪些措施,以確保這重要物種的存活。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