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愛普生珠三角保育概況研究項目 為環境注入保育元素

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發表的報告發現,儘管珠三角水域的淡水生物多樣性正面對不同類型的威脅,但有關目前淡水生境和生物的健康狀況的資料卻少之又少

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發表的報告發現,儘管珠三角水域的淡水生物多樣性正面對不同類型的威脅,但有關目前淡水生境和生物的健康狀況的資料卻少之又少 。本會將超過1,600份中英文文件編製成附有書目的數據資料庫,並進行多次實地考察和會議,最後建立一個包括珠三角範圍內九個城市的概念模型,展示珠三 角的淡水生態多樣性面對的威脅的複雜程度。

承蒙愛普生基金鼎力支持,本會於2005年7月展開珠三角保育概況研究,目的在加強了解生態多樣性威脅間複雜的關係和成因,從而尋找機會和制定策略,透過未來在區內進行的保育行動,減輕威脅的影響。

愛普生基金處理常務秘書王偉雄先生稱:『愛普生基金很高興於2005年起成為愛普生珠三角保育概況研究及教育項目的冠名贊助機構。秉承本公司與『自然共存』的理念,我們很樂意於2000年開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建立持續性的伙伴合作關係,為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而努力。』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梁士倫博士表示:「珠三角淡水生物多樣性面對的威脅多面又嚴峻,中間更存在複雜的關係,主要的直接威脅包括水流的 改變以及生境轉變、污染和破壞。其他危害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包括過分開採自然資源(例如漁業),人類對生態敏感的生境的侵擾和外來物種等。氣候轉變和近年愈 加頻繁的極端天氣事故,都使珠三角淡水生境百上加斤。」

我們須要進行更多工作,以彌補我們對淡水生物多樣性的現況和管理知識方面的不足之處。本會行政總裁龐毅理表示:「本會正計劃舉辦資料分享工作坊或研討會, 作為專家和官員一起收集有關淡水生物多樣性的最新資料的有效平台。與此同時,我們亦將會探討一些在區內可行的最佳解決方法,例如本會向特區政府推動的環保 方案,以減輕河水氾濫的危機。」

傳媒對清潔水源短缺的報導甚廣,但對珠三角淡水生物多樣性面對的危機的報導則相對不多。人為影響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流失,更干擾淡水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例如1989年一項研究顯示珠三角共錄得381種魚類,然而根據內地的官方數字,至2005年,92種已面臨絕種。

要成功保育,必須將保育信息廣泛散佈開去,本會正委託專業民意調查機構TNS,於2007年中向廣州地區的民眾對珠三角環境問題的認知進行調查,結果將協助我們制定區內傳訊策略。

本 會高級教育主任王偉東表示:「我們相信教育可達長遠保育的目的,透過『薪火相傳』機制,本會致力向老師提供培訓,加強他們為下一代設計和執行可持續發展教 育項目方面的知識的能力。」在這個項目中,本會與深圳18間中小學合作,於2006年兩次舉辦教師工作坊。在本會的協助下,這些教師為深圳超過3,000 名學童籌備不同的校本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

雖然珠三角多個淡水品種正面臨絕種,然而該區的原生魚類白雲金絲魚在消失20年後,於2003年被內地研究員重新發現,顯示珠三角的保育價值依然有待發掘,必須善加保護。

龐毅理最後總結道:「由於珠三角的淡水生物多樣性中間存在著複雜的關係,本會認為我們需要一個綜合的方式,為人類和淡水生態系統各部份,包括上游源頭的動植物,以及在河口棲居的中華白海豚解決對淡水的需要。」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