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entral Asi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就本港東北水域的社會及經濟發展進行自資研究
香港, 2006 年 3 月 28 日 —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主席邵在德今天宣佈,本會將撥款展開本港東北水域的社會及經濟發展研究,這亦是「拯救海洋大行動」的最新項目
香港, 2006 年 3 月 28 日 —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主席邵在德今天宣佈,本會將撥款展開本港東北水域的社會及經濟發展研究,這亦是「拯救海洋大行動」的最新項目。
邵在德於一個為本地漁民而設的禁捕區研討會上發言時指,是次研究目的是要了解於吐露港 和 牛尾海設立禁捕區,所有海岸公園對魚類數目的影響,以及設立禁捕區帶來的生態旅遊機遇和利益。
他說:「換言之,我們希望向漁民及西貢與大埔相關團體,反映禁捕區能帶來豐富魚類,有利發展以生態旅遊為主的模式。」
「藉著今次研究,我們希望能夠游說政府設立及投資禁捕區,加強禁捕區功能,賠償漁民失去捕魚場的損失,並為希望轉行的漁民提供再培訓。」
邵在德表示,雖然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政府修訂漁業條例,但卻認為建議措施未能收效。
他呼籲漁民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建議,在情況未去到無可挽救前,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攜手合作,喚醒政府。
他表示:「目前,政府似乎要讓漁業被自然淘汰,這樣就不用花費任何公帑,但目前不但漁業將會被自然淘汰,海洋生態亦會受到無可彌補的損害,甚至永久消失於我們眼前,因此我們需要你的支持,令到政府可處理補償問題及即時作出投資。」
「我們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我們要求政府正視而非漠視有關情況,希望政府在保護魚類及漁民方面作出投資,我們現時提出的建議對漁民來說,比政府提出的更理想:我們帶頭做起,提出的能改善現況的意見,我們不能把今天的難題推到明天才解決。」
最後他總結時表示:「政府已承諾投資 55 億元重新發展以海洋生態為賣點的海洋公園,並從海外運來北極熊及殺人鯨展覽,只要政府從中撥出部份金額,即可挽救漁業資源,賠償漁業損失及為漁業作出補 償,同時建立一個近在咫尺,可以媲美菲律賓及泰國的海底天堂,為數以千計的人提供就業機會。」
澳洲大堡礁海岸公園管理局漁業事務組主席菲爾卡特華拉達博士於研討會表示:「海岸公園最近重新規劃的目標,是確保所有棲境至少有兩成能在禁捕區受到保護。」
「這比例將可維持天然的生態演化過程,以確保漁業資源不會枯竭。」
他續稱:「高效益的海洋保育區以及良好的漁業管理,將能夠確保我們世世代代仍有魚類觀賞及食用。」
他亦特別強調拖網捕魚的破壞力驚人。
「大堡礁海岸公園的調查顯示,一次拖網就會同時把 5-25% 的動植物摧毀,在同一地點拖網 13 次, 70-90% 的動植物將被破壞。」
新西蘭漁民代表佐箨莫文於研討會中表示,新西蘭實行的配額制度可保障漁業的持續發展,而禁捕區亦可為漁民帶來效益,不謹有魚類從禁捕區游出,魚類的體形亦較以前大。
他呼籲本港漁民能積極參與立法過程,確保政府在制訂能影響漁業社群的法律時。
來自菲律賓 Asinan 漁民聯會及 PAMANA KA SA Pilipinas ( 該國一個管理禁捕區的組織 ) 的漁民代表馬里奧亦表示,組織現時代表菲律賓國內 122 個禁捕區。「我們的經驗顯示,禁捕區可促進漁類繁殖後代,有助增加禁捕區外的魚類數目,成立禁捕區亦可團結社區,減少區內的非法捕魚情況。」
本會目前正向多個學術研究及環境顧問招標,著手進行有關研究,期望有關研究可於本年 8 月完成,以協助政府在《漁業保護條例》時能作出深思熟慮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