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世界自然基金會展開觀鳥大賽 並對政府互相矛盾的禽流感政策表示關注

世界自然基金會將於本年 3 月 3 日至 4 日期間舉辦第 23 屆觀鳥大賽,以籌募米埔自然保護區管理經費

世界自然基金會將於本年 3 月 3 日至 4 日期間舉辦第 23 屆觀鳥大賽,以籌募米埔自然保護區管理經費。 12 支觀鳥隊伍將在 24 小時內走遍港九新界,盡量記錄品種數目,競逐觀鳥之王的美譽。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會長郭志權博士表示:「本會衷心感激各贊助人與參賽隊伍多年來對賽事始終如一的支持,我們透過觀鳥大賽致力提高市民大眾對本港富饒的雀鳥品種的認識,賽事所籌得的善款將用於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

是次比賽籌得善款的九成將用以支付重要的定期保養工作,包括保養如紅樹林、水鳥棲息地與淡水池塘等野生生物的濕地棲境,以及如觀鳥屋和木橋等公共設施。鑑於本港出現禽流感,米埔特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合作,監察米埔內的野鳥是否帶有 H5N1 禽流感病毒。餘下的一成善款將投放至新成立的亞洲水鳥保育基金,以保育東亞 — 澳大拉西亞飛行航道上的遷徙水鳥及其濕地棲境。

本年觀鳥大賽的舉辦時間極富爭議性。儘管本港市區出現死鳥,但迄今米埔和內后海灣的濕地並沒發現死鳥。本會一直強調,由於人類觀鳥時與鳥類相距甚遠,因此從野鳥身上或因觀鳥而感染 H5N1 禽流感的風險極微。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自 2003 年起在米埔監察野鳥,並採集超過 16,000 個樣本進行化驗,所有樣本對 H5N1 病毒均呈陰性化應。

本年年初政府在市區不同地點的死鳥身上驗出 H5N1 病毒,為預防禽流感爆發,故於 2 月初關閉米埔。米埔自然保護區經理楊路年博士表示:「本會希望了解政府以甚麼科學準則決定需要關閉的場所,從而保護公眾避免感染禽流感。政府必須落實一致 的政策,方能有效處理禽流感。」

政府關閉米埔,並取消市區公園的觀鳥班,顯示政府認為人類從野鳥身上感染 H5N1 存在一定的風險,然而事實正好相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幾乎所有人類感染禽流感個案,都是由與染病家禽緊密接觸導致。

香港的土地面積僅有 1,095 平方公里,但卻有超過 420 種雀鳥,佔全中國雀鳥品種數目約三份之一。參賽隊伍將自行製定觀鳥路線,當中通常包括塱原、尖鼻咀和大埔滘等觀鳥勝地。他們也會在賽事中運用不同技術,如 在深宵聆聽貓頭鷹和歐夜鷹的鳴叫聲等來尋找鳥類。本年更有青年觀鳥者組成少年警訊隊參賽。去年的鷹隊憑記錄得 145 種雀鳥成為冠軍,各隊共錄得 205 種鳥類。

市民可透過向參賽隊伍一筆過或按品種捐款的方式支持是次活動。查詢詳情,請瀏覽本會網頁 [www.wwf.org.hk] 。

參賽隊伍與贊助機構

  • 選手隊(白丹尼先生及韋樂德先生)
  • 國泰名人隊(國泰航空公司)
  • 米埔隊(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 嘉道理杜鵑隊(中華電力)
  • DHL 隊( DHL )
  • 港燈少年警訊隊(香港電燈有限公司)
  • 捷成鷹隊(捷成洋行)
  • JPMorgan 流浪隊( JPMorgan )
  • 利希慎小麻雀隊(利希慎基金)
  • 太古傻鳥隊(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
  • mfJebsen JNC 遊隼隊 (mfJebsen JNC)
  • 太陽鳥隊

大會贊助機構分別為東亞銀行、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嘉里控股有限公司與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特別鳴謝 AIGLE 、香港賽馬會、賓得及信和集團。

世界自然基金會於 1981 年成立香港分會,透過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實行各式各樣的保育與環境教育項目,致力為我們與下一代締造更美好的環境。

本會的工作目標是保育本港與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改善環境素質,同時推動市民參與保育自然環境。本會透過各類教育項目作為達成目標的其中一項重要工具。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