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推動香港成為亞洲最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四大機遇

人類居住的星球只有一個,所以我們只可以依靠它製造的自然資源生存。不過,人類多年來都過度消耗這些資源。今年4月24日對於地球是一個關鍵時刻﹕香港透支日。這個日子有何特別之處?假如全球人類以港人的模式生活,不足四個月,人類已把本年度地球可提供的自然資源限額消耗殆盡,就是說從這一天起,我們便面對自然資源的赤字。

人類居住的星球只有一個,所以我們只可以依靠它製造的自然資源生存。不過,人類多年來都過度消耗這些資源。今年4月24日對於地球是一個關鍵時刻﹕香港透支日。這個日子有何特別之處?假如全球人類以港人的模式生活,不足四個月,人類已把本年度地球可提供的自然資源限額消耗殆盡,就是說從這一天起,我們便面對自然資源的赤字。

現時,大氣層碳含量不斷增加,加劇氣候變化;漁業資源被過度消耗、森林正在萎縮,亦催使食物及日常用品的價格上升。這些跡象在世界各地顯而易見,並將會更頻繁地出現。

香港是區內主要消費市場及貿易樞紐,在推動本地及亞太地區可持續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香港政府應把握以下四大機遇,在各個範疇內加強本港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政府現正進行香港首個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計劃將於本年內公布。此行動計劃正是第一個機遇。

雖然香港的人口比其他地方相對較少,但就全球生物多樣性而言,卻有巨大影響力。港人熱愛海鮮,香港的人均海鮮消費量在亞洲排名第二、全球排行第七。現時,香港的海鮮由全球超過170個國家及地區進口。香港更是世界魚翅的主要市場,大約佔全球魚翅貿易的一半。我們在紙張及木製品的用量亦相當驚人,香港市場有多達百分之30的木製品都可能來自非法木材。另外,香港對肉類的消耗,尤其牛肉亦顯著增加,進一步增加溫室氣體排放,加劇氣候變化,成為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其中一個主要威脅。

因此,在制訂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時,政府應訂立更嚴格的條例以打擊瀕危野生物貿易;透過國際認可的環保標籤或可靠的指引,如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環保海鮮指引》,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製造及消費模式;修補法律漏洞並訂立一個更強硬的法律框架以停止非法野生物產品貿易。

第二個機遇則來自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會現正探討如何推廣可持續地運用生物資源如海鮮、木材及紙張。參考過海外政府做法並徵詢本地持分者的意見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將發表有關文件進行公眾諮詢,並於年底將所有建議呈交予政府。消費者委員會剛於早前發表可持續消費報告,引起公眾的熱烈討論,並得出結論認同政府應扮演領導角色,積極推動可持續產品的銷售及消費,實俱參考作用。

生態透支不只影響地球的生命維持系統及耗盡自然資源,更會令更多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現時,香港最大部分的生態足印--佔百分之38.7 直接與本地產生的二氧化碳有關,或來自產品因在其他地區製做而內含的碳排放。反之,1961年,碳排放只佔人類生態足印的4分之1,可見問題正日趨惡化。

第三個機遇就是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已於4月進行,宣布在今年底制定2030年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和工作計劃。2015年12月通過的《巴黎協議》,各國政府承諾訂立減排目標,限制全球升溫遠低於攝氏2度,並致力追求不超過1.5度。我們期待督導委員會對《巴黎協議》的回應。

督導委員會成員來自十個決策局和三個部門,公眾自然期待政府會有跨部門合作及協調以應對氣候變化。委員會可以、甚至應該專注於主要議題,例如規管發電等溫室氣體排放來源、要求地產發展商興建更具能源效益的建築、改善城市規劃,以及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要達成2度的目標,全球於2030年前要額外減排120億公噸溫室氣體。香港的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千份之一,如果以此比例計算,本港要額外承擔1,200萬公噸減排目標,意即香港的排放量要比2005年減少百分之29。此外,本會鼓勵香港加入「碳中和城市聯盟」(Carbon Neutral Cities Alliance)的其它減排城市行列,以顯示香港的減排決心。

那麼第四個機遇是甚麼?眾所周知,香港的電力市場一向由管制計劃協議規管。不過,協議一直為人詬病,尤其被指缺乏發展節能及可再生能源的誘因。協議正進行檢討,預料將於2017年完成。一個推動節約能源及鼓勵增設可再生能源設施的機制早便應該推行,更何況香港非常適合發展太陽能及風能發電,大眾對此是有期待的。

全球超過60個國家包括威爾士、阿聯酋、厄瓜多爾及日本都就各自的生態足印積極進行研究及推行行動計劃。加拿大溫哥華更承諾於2020年前成為「全球最綠城市」,減少生態足印更是2011-2020年十大目標的其中一個。香港可以成為亞洲最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嗎?香港的普羅大眾,尤其年輕一代,都十分關注香港面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倘若政府能抓緊以上四個機遇,定能推動我們的城市在可持續方向下全面發展。

一直以來,人類對自然資源予取予求,彷彿大自然所有的東西都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然而,現在是時候醒過來了。當我們看清大局,我們自會懂得如何在有限的地球資源下生活。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氣候變化及生態足印高級項目主管
張志華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