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WWF:香港魚翅入口量十年大跌五成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自2007年起致力推動鯊魚保育運動,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顯示,本港魚翅入口量於10年間大幅下降超過五成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自2007年起致力推動鯊魚保育運動,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顯示,本港魚翅入口量於10年間大幅下降超過五成,從2007年的10,210噸跌至2017年的4,979噸,成績令人鼓舞。魚翅貿易數量得以下降,全賴各方支持及努力,包括物流業的禁運魚翅政策、企業及港人的無翅飲食新趨勢(過去10年,本港魚翅轉口量同樣錄得七成五跌幅,而留港的魚翅量亦減少兩成二)。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項目主任(可持續發展海洋)曾翠芝表示:「WWF和其他環保團體推動的無翅運動,以及航空公司和船公司的禁運魚翅政策,都令鯊魚保育向前邁進了一大步。2018年3月,船公司X-Press Feeders亦宣布落實執行禁運魚翅政策。WWF會繼續推動香港於未來10年內成為無翅之都。」
 
本港魚翅入口量於2011至2012年首次大跌,其後於2012至2013年再跌,直至2017年下半年再有明顯跌幅。經海運入口香港的魚翅比率亦由2016年九成,輕微跌至2017年的八成六。
 
WWF於2007年開展鯊魚保育運動,推出首張雙語鯊魚保育單張,並鼓勵企業參加「向魚翅說不企業承諾」計劃,承諾公司將不會食用、推廣及買賣魚翅。本會其後於2010年推出「無翅宴會菜單選擇」計劃,2012年發起「向魚翅說不個人承諾」計劃,以及2017年8月首度發表《禁運魚翅政策實施指引》。自2015年起,WWF積極推動全球船公司承諾停運魚翅,協助船公司實施禁運魚翅政策,相信已有一定成效。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本港魚翅入口量一直居高於5,400至5,700噸,直至2017年首次少於5,000噸,相對2016年下跌13%。經海運入口的數量亦由2016年的5,197噸,減少至2017年的4,275噸。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鯊魚項目總策劃鄺力存博士(Dr Andy Cornish)指出:「香港每年處理全球約四成魚翅貿易,故此香港在國際鯊魚保育上擔任重要角色。作為全球最大的魚翅貿易中心,香港的魚翅入口量於過去10年大減五成,相信世界各地的魚翅商販亦早已有所意識,從而減低對鯊魚族群的捕撈壓力。」
2014年起,有九個具商業價值的鯊魚品種被納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中受監管,亦有助減少這些品種的國際商業貿易。此外,中國的魚翅市場正在收縮,這亦是本港魚翅轉口量下跌的其中一個原因。
 
全球四分之一的鯊魚及相關品種正面臨絕種威脅,於465個已知的鯊魚品種中,只有12個品種的國際貿易受監管。曾翠芝補充:「非法入口受管制魚翅應屬嚴重罪行,執法部門應加強調查及執法。魚翅貿易供應鏈中,責任誰屬的問題一直模糊不清,若檢控個案及罰則有所提升,相信船公司為減低法律風險,將更有動力禁運魚翅。」
 
WWF促請所有船公司制訂禁運魚翅政策,作為一個社群,市民、餐飲業及企業須繼續向魚翅說不,而政府則應加強執法,打擊非法野生物貿易。只有各界攜手合作,方可保障鯊魚的未來,讓海洋回復健康。

下列是經營往來香港及主要魚翅貿易地區路線的船公司,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已去信要求有關船公司承諾停運魚翅,現正等候相關回覆:
中聯航運、建華海運、天敬海運、興亞海運、錦江航運、高麗海運、南星海運、長錦商船、中國外運
 
*以下船公司已訂立禁運魚翅政策:
馬士基航運 (Maersk)、地中海航運 (MSC)、達飛 (CMA CGM)、中遠 (COSCO)、赫伯羅特 (Hapag-Lloyd)、東方海外 (OOCL)、陽明海運 (Yang Ming)、日本郵船 (NYK Line)、商船三井 (MOL)、太平船務 (PIL)、現代商船 (HMM)、川崎汽船 (‘K’ Line)、以星 (ZIM)、萬海 (Wan Hai)、X-PRESS FEEDERS、德翔海運 (T.S. Lines)及運達海運 (Interasia)
 
以下船公司只接受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許可證的魚翅運載:
長榮海運 (Evergreen Line)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