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地一直都在 為何偏要捨易取難?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4月26日起展開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提出18個土地供應選項供社會討論,以期增加土地供應,紓緩房屋問題。然而有不少生態敏感地竟成為選項之一,包括郊野公園、填海及鄉郊農地,令人擔心一旦建議落實,將對香港的自然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影響。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4月26日起展開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提出18個土地供應選項供社會討論,以期增加土地供應,紓緩房屋問題。然而有不少生態敏感地竟成為選項之一,包括郊野公園、填海及鄉郊農地,令人擔心一旦建議落實,將對香港的自然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影響。

究竟香港是否存在長遠房屋短缺?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字,香港人口將於2043年上升至頂峰,隨後便逐年下降,而本港家庭住戶數目直至2051年亦只會增加約44萬戶。再翻查政府最新數據,已落實或規劃中的新發展區已可提供超過60萬個住宅單位,較2051年的總需求還要多出約35%。

發展自然環境 無助解決短期房屋問題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卻擁有豐富且珍貴的生物多樣性。郊野公園不但保護自然環境及各種動植物,更兼具康樂、教育及景觀價值,並且可為市民提供清新空氣和潔淨食水、調節城市氣候和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益處。此外,我們的海洋孕育着豐富的生態和漁業資源,讓漁民賴以維生,並為港人提供新鮮海產。填海不但會破壞天然海岸線和魚類育幼及覓食的生境,更會影響漁業資源的恢復及禁止拖網捕魚措施的保育成效。

因此發展郊野公園及其邊陲地帶和填海,將對自然環境及本地生物多樣性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害。再者,不論是動用郊野公園及其邊陲地帶土地,抑或填海發展,所牽涉的法定程序及工程都耗時至少20年,可謂遠水不能救近火,根本無助解決短期房屋短缺問題。

現時全港約有1200公頃棕地,部分棕地群落的面積更超過30公頃,並已有基建配套。政府若有決心解決港人住得「貴、細、擠」的問題,其實只需優先發展棕地,就能滿足香港短期的住屋需要,並且能避免開發郊野公園及填海,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達至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諮詢文件亦提出發展新界私人農地的選項。農地不單支持本地農業,確保本地食品安全及供應穩定,其中的乾、濕耕農地更是部分雀鳥(如鵪鶉等)最主要的棲息和覓食地,對維持本地生物多樣性舉足輕重。因此政府應保留常耕和具有生態價值的農地,不作發展。倘若農地發展無可避免,政府可考慮較低農業及生態價值的私人農地,通過現存的法定審批機制,予以適切的發展。然而政府必須同時制訂有法定效力的替補機制,要求土地持有人釋放最少具相同面積並有復耕潛力的農地,在可持續使用原則下,永久作耕種用途。

最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促請政府採取「棕土優先」政策,善用現時已有基建配套的1200公頃棕土作短期房屋供應,不要犧牲我們彌足珍貴的自然環境!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高級環境保護主任 - 本地生物多樣性
劉兆強

原文刊於《明報》,2018年6月12日

邊度起樓,由你發聲!立即聯署保護珍貴的自然環境:https://wwf.hk/landconservationpetition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