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entral Asi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Our News
WWF針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女士第二份施政報告的回應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於十月十日發表其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對是次報告內容甚為失望。WWF認為政府不應淡化「棕地優先」政策,並將東大嶼填海列為主要解決方案。保育不應成為發展過程中的犧牲品。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副總監─海洋保育 李美華表示:
「我們對行政長官提出的填海計劃感到非常失望。林鄭月娥女士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尚未出爐之際已決定填海,反映她無視整個諮詢過程,一錘定音。此外,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前提出填海1,000公頃,足以應付本地住屋需求和未來發展。但現時政府公布將填海面積增加至1,700公頃,完全缺乏理據。東大嶼都會計劃將是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對海洋的破壞將永遠無法修復,物種棲息地也會永久喪失,從而對海洋生態和香港漁民生計造成極嚴重的負面影響。填海造成的破壞是不可逆轉的,而且會令我們海洋的健康進一步惡化。」
以下是WWF 就施政報告內容中有關環境保護部分的回應:
- 發展棕地必須是增加土地供應的首選。政府在「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提出私人發展商擁有超過1,000公頃農地,當中包括常耕農地、具農業和 / 或生態價值的休耕農地、和具復耕潛力的農地,均應保留作農業用途。此外,政府應立即制定檢討《廢物處置條例》的時間表,防止建築廢物傾倒在生態價值較高的私人土地(例如南大嶼山)。政府亦應從速檢視《城市規劃條例》,賦予規劃署權力,在未曾覆蓋具執法效力的法定規劃圖則的地區(包括南大嶼山) 採取執法行動,防止土地遭受破壞。
- 填海應是增加土地供應的最後一著。政府應該盡快推行海洋空間規劃方案,以平衡發展及保育為大前提,在考慮展開以填海為基礎的發展計劃前,先採取有效的措施去管理需優先保育的地區。在落實任何填海計劃前,政府應先邀請大學或學者等獨立機構進行為期三至五年的陸地和海洋生態研究,並且於選址建立生態基線作日後影響評估之用。目前的環境影響評估體制無法有效保護敏感棲息地,剛獲批准的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環評便是引證。
- 迫切保護海洋生物和其棲息地免受日益嚴重的威脅所影響。到2020年前,將百分之十的香港水域劃為海洋保護區,且於2030年前將比例提升至百分之三十,並設立禁捕區限制商業捕魚活動。我們樂見政府擴大深灣限制地區,延伸至鄰接的綠海龜繁殖水域。為加強保育效果,政府亦應研究規管休閒活動及限制進入深灣的船隻數目的可行性。
- 從源頭解決香港海洋垃圾問題。政府需要以創新措施來攔截垃圾從河流和雨水渠進入海洋,並加強沿海地區的減廢和回收工作,以全面策略防止垃圾污染海洋。香港更應與廣東省政府進一步合作解決垃圾源頭問題,尤其是珠江沿岸地區。
- 設立自然保育信託基金。 此信託基金應該獨立於政府運作,並由法例保護及妥善管理具有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上的生物多樣性。
- 政府應制定對抗氣候變化的積極計劃。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所發布,關於全球暖化攝氏1.5度的特別報告表示,在巴黎協議下所裁定的承諾是不夠的。在2030年前,政府需要製定積極目標,將本地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增加至至少百分之十,並加強建築物能源效益政策,更同時支持環境融資。
- 將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罪行列入為《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OSCO)附表一。此此舉將進一步遏止跨國犯罪組織以香港作為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樞紐。政府亦應落實《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以確保相關法例能於本港出入境關口有效且全面地執行。
今年年初,政府宣布將於2021年前逐步淘汰象牙貿易,並加重野生動物交易犯罪的刑罰,WWF 為此感到鼓舞。此外,WWF亦樂見政府為小型太陽和風力能源落實上網電價政策,將回購價定為每度電3至5港元,並放寬高度限制,配合政府為綠色金融的推廣和支持,WWF深信以上措施都將有助香港發展成為亞洲最可持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