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WWF 回應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於今日發表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概述政府承諾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內首要綠色金融樞紐以及為應對氣候危機推出的減碳措施。

財政司司長於今日發表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概述政府承諾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內首要綠色金融樞紐以及為應對氣候危機推出的減碳措施。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對財政司司長撥備資源以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及建設宜居城市的長遠願景表示歡迎,包括進一步推動電動車及渡輪,在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並同時增加私家車牌照費,這些措施與WWF將香港發展成為低碳城市及亞洲最可持續城市的目標一致。
 
然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企業可持續發展主管何美娟指出:「本港現時僅有不足1%的發電量是由可再生能源產生,為了進一步紓緩氣候危機,政府必須撥備資源發展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WWF建議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在2030年前應增加至10%。」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行政總裁江偉智表示:「WWF支持政府進一步發展綠色金融及綠色旅遊;而除了陸上活動,本會建議政府同時加強支持現時支援不足的海洋生態旅遊業,例如協助潛水業制定環保指引及守則,並在本地受歡迎自然景點展開環境承載力及影響的相關研究。」
 
生態旅遊有助推廣本地生物多樣性,然而,WWF對是次《財政預算案》沒有提及保護香港的生物多樣性感到失望。香港有責任履行《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BSAP)的承諾,並與大灣區合作,為中國於《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承諾作出貢獻。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主管Laurence McCook博士表示:「我們必須立刻行動,以保護珍貴的海洋生物及牠們的棲息地。目前,香港只有 2.5%的水域受到保護,遠低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所建議的 30%目標。今年將於中國昆明舉辦的第十五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會議的預稿亦將此30%目標列作擬定行動目標。WWF促請政府投放資源成立海洋保護區管理局,以管理海岸公園網絡。並於 2023年前覆蓋 10%及於 2030 年前覆蓋 30%香港水域,當中包括 7 個由WWF所挑選的優先保育地點。」
 
 新冠肺炎疫情提醒著我們,人類及大自然乃命運共同體;疫情爆發突顯了公眾須迫切關注非法及不受監管的野生物貿易對人類健康帶來的潛在威脅。
 
「我們應杜絕將瀕危動物及其身體部份作不可持續的用途,如飼養稀有寵物、進食或作醫藥用途。」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保育總監David Olson 博士強調:「政府應投放資源予保安局設立跨部門執法工作組打擊跨國野生動植物罪行,致力打擊跨國犯罪集團走私《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內的物種,以洗脫香港作為亞洲非法野生生物貿易中心的污名。政府亦應堵截反洗黑錢活動及其有關罪行,確保香港履行國際義務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
 
本會希望看到政府有更具前膽性的願景,建立一個以自然為根本的經濟體系,視自然為人類福祉、環境健康和經濟生產力的核心,以實現綠色的經濟復甦。
 
 有關本會對《財政預算案》的建議,請參閱:
https://wwfhk.awsassets.panda.org/downloads/wwf_2021_2022_budget_recommendation_letter_chi.pdf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
© Shutterstock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