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Our News
現行膠袋徵費成效低 促政府儘快檢討及推廣環保習慣
在現行每個膠袋收費$0.5下,有近五成(48.6%)受訪者表示會拿取膠袋。如每個膠袋收費上調至$1,只有約兩成半(24.8%)會拿取膠袋。若每個膠袋收費上調至$2,表示會拿取膠袋的受訪者只得8.4%。WWF海洋污染經理王素君表示:「每個膠袋收費$0.5已維持多年,其經濟誘因早已被消化。每個膠袋收費由$0.5上調至$1,相信能大幅減低市民拿取膠袋的意欲,調至$2更有另一幅度的阻嚇力。」
調查又發現,六成半(65.6%)受訪者拿取膠袋的原因是衞生,另近六成(57.2%)表示因所購買的物品必須使用膠袋盛戴,其他原因包括方便(34.1%)、商店主動提供(19.3%)、留待自用(16.1%)。工聯會九龍東總幹事鄧家彪表示:「在疫情下,理解市民因衞生原因而拿取膠袋,惟仍有部分市民因方便及商店主動提供而拿取膠袋,反映相關的教育宣傳仍有改善空間。部份市民更拿取膠袋作垃圾袋之用,但即將實施的垃圾收費須要使用指定垃圾袋,建議加強相關宣傳教育。」
此外,在不考慮收費的情況下,超過七成(72.3%)受訪者認為用保鮮紙包裝的食品不需要向商戶拿取膠袋,近七成(67.8%)認為有氣孔包裝的食品也不需要拿取膠袋,即棄杯裝但非密封的飲品(53.7%)及非密封包裝的食品(51.8%)也有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不需要拿取膠袋。由此可見,政府應考慮把上述四種情況下,原先包括在豁免範圍內的膠袋,改為納入收費計劃。工聯會社區幹事李嘉恒表示: 「豁免原意是平衡食品衞生需要,但這些膠袋往往不能重用,建議商戶提供誘因,鼓勵市民減少使用膠袋。」
最後,工聯會九龍東團隊及WWF就減少使用膠袋的落實和政策向政府提出幾點建議:
- 儘快檢討現行的膠袋收費計劃,包括收費及豁免範圍;
- 在濕街市安排器皿租用服務,例如可重用膠盒,為市民提供可重用的選項;
- 加強垃圾收費的相關宣傳教育;
- 把所有材質的購物袋納入徵費計劃,以進一步加強「自備購物袋」的文化;
- 環保署定期公佈各大零售商所得膠袋徵費,增加透明度。
© WWF-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