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Our News
WWF最新《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平均銳減69%
- 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消失密不可分
- 淡水生物種群下跌83%
- 建設正向自然社會刻不容緩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日發布最新2022《地球生命力報告》,報告指出自1970年起,全球脊椎動物種群平均減少69%。棲息地的喪失及退化仍然是現時自然環境面臨的最大威脅。然而,如果我們不能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1.5度下,氣候危機將可能成為導致生物多樣性消失的主導因素。是次報告展示了大自然嚴峻的現狀,WWF呼籲全球政府、企業以及公眾立即採取行動,做出徹底的變革,扭轉生物多樣性下跌的趨勢。
地球生命力指數(LPI)是衡量自然健康狀況的指標。最新的LPI分析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數據庫,監測全球5,230個野生物種近32,000個種群的數量變化,當中包括哺乳類、鳥類、魚類、爬蟲類及兩棲類。結果顯示熱帶地區的下降幅度最為明顯。自1970年至2018年,亞太地區的野生動物種群下跌55%,而拉丁美洲的下跌幅度最大,達至94%。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保育總監陳輩樂博士表示:「人類活動正使我們的自然生境面臨嚴重破壞及破碎化,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急劇下跌。以濕地為例,全球已經失去近90%的濕地生境。報告亦顯示淡水生物多樣性的消失速度最快。過去48年,受監察的淡水生物種群數量下跌83%。淡水資源與人類的生存和福祉息息相關,但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卻受到各種各樣的威脅,包括生境退化及喪失、污染、過度利用以及外來物種入侵,我們亟需修復與自然的關係。香港擁有豐富多樣的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好這些珍貴的自然瑰寶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報告還指出,氣候變化及生物多樣性消失密不可分。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我們對於能源、食物以及其他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將勢必加劇這兩大環境危機。如果不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甚至1.5度以內,氣候變化將可能成為導致生物多樣性消失最主要的原因。由於各種威脅,現時全球近50%的熱帶珊瑚已經消失。如果氣溫上升1.5度,我們將會失去70%至90%的熱帶珊瑚。如果氣溫上升2度,損失將達到99%。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的警鐘已經敲響,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
全球領袖將於12月參加《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這是我們修復人類與自然關係的絕佳機會。WWF呼籲各國領袖仿效「巴黎協定」,制定全球公約,推動各國在2030前逆轉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維護正向自然。
香港也要履行其職責,為這全球目標出一分力,制定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呼籲政府定期發布香港生物多樣性指標報告,列出受威脅物種的任何增長或下降跡象,監測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趨勢。另外,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政府亦應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因素,以保證生態的完整性及棲息地的連貫性。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行政總裁黃碧茵表示:「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消失不僅僅是環境議題,亦與我們的經濟、社會以及人類福祉息息相關。同時應對這兩大問題刻不容緩。保育應該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議題,我們應採取以自然為本的方案,做出任何決定時都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世界需要變革,我們每個人都應立即行動,扭轉生物多樣性的下降趨勢。」
© WWF-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