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entral Asi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Our News
24 個香港環保團體聯署聲明促政府達自然保育國際標準
為紀念「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思匯政策研究所與24個環保團體發表聯合聲明,贊同香港特區政府把《生物多樣性公約》(《公約》)延伸到香港的決定。
要求香港特區政府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制訂自然保育政策框架之聯合聲明內容包括:
對香港政府承諾參與《生物多樣性公約》 (《公約》)及《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我們強烈支持及贊同,並相信有關程序可於2011年內完成。
我們促請香港政府藉此機會,以思匯政策研究所及本文署名團體草擬的框架及時間表為本,制訂及落實全面的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及行動計劃。
我們促請香港政府根據《公約》建議,確保公眾能積極參與制定有關策略及行動計劃,同時能善用本地公眾的經驗及知識,令實行這些策略及計劃時得到廣泛公眾支持。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總監鄺力存博士稱:「政府有數個關於香港保育方面的行動是令人鼓舞的,當中包括近日為保護部份郊野公園地區的行動、加強農村發展的監管、以及通過禁用拖網復修海洋環境等措施。而通過將《公約》延伸到香港,我們即可建立一個策略性框架,以進一步提升以上保育措施的影響力。」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解釋:「從近期南生圍、大浪西灣及南丫島的情況可見,市民日益關注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只有透過政府、環團和公眾間的緊密合作,方可建立穩固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和行動計劃,以保護香港的生物多樣性,為港人建立優質的生活。」
《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2年里約熱內盧的地球峰會中獲得通過。這《公約》有三個主要目標: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地利用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以及公平公正地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所帶來的惠益。現時192個國家(包括中國)都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這公約不單提供全球最佳做法的模式,也提供多項工具和機制,以便制訂、執行和報告生態策略及計劃。詳情請瀏覽《公約》官方網站:http://www.cbd.int。
參考資料:
(1)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http://www.cbd.int/idb
(2) 24個支持聯合聲明的香港環保團體:
1. BLOOM Association
2. 長春社
3. 創建香港
4. Earthwatch Institute
5. Friends of Hoi Ha
6. 西貢之友
7. 西貢大浪灣關注組
8. 大浪灣之友
9. Green Lantau Association
10. 綠色和平
11. 坪洲綠衡者
12. 綠色力量
13. 環保觸覺
14. 綠領行動
15. 香港昆蟲學會
16.香港護鯊會
17. 香港觀鳥會
18.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19.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20.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21. 勃勃海洋
22. 龍虎山自然面貌關注組
23.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24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以英文名稱順序排列)
(3) 基於本港預期會在2011年參與《生物多樣性公約》,思匯政策研究所根據公約內的建議,為香港草擬了一個新的策略性框架《自然保育:香港的新政策框架》,而是次聯合聲明行動就是以該報告為基礎的。
下載《自然保育--香港的新政策框架》:
http://www.civic-exchange.org/wp/wp-content/uploads/2011/04/NCframework_cn.pdf (中文)
中英文版聯合聲明:
http://www.civic-exchange.org/wp/wp-content/uploads/2011/04/envNGO_JointStatement.pdf (附註釋)
http://www.civic-exchange.org/wp/wp-content/uploads/2011/05/envNGO_JointStatement.pdf ( 附環保團體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