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香港西部水域發展工程面積直迫4,000公頃,加劇對中華白海豚的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今天推出網上互動地圖,展示近年多項於香港西部水域的發展工程對中華白海豚帶來的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顯示,過去20年,超過2,000公頃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受到挖泥、傾倒及填海的影響及破壞。香港機場管理局(下稱機管局)擬建的機場第三條跑道,將進一步填海650公頃,嚴重打擊生存已備受威脅及數量明顯下降的中華白海豚。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今天推出網上互動地圖,展示近年多項於香港西部水域的發展工程對中華白海豚帶來的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顯示,過去20年,超過2,000公頃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受到挖泥、傾倒及填海的影響及破壞。香港機場管理局(下稱機管局)擬建的機場第三條跑道,將進一步填海650公頃,嚴重打擊生存已備受威脅及數量明顯下降的中華白海豚。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經理(陸地保育)梁士倫博士指出:「機管局淡化了機場第三條跑道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中華白海豚威脅地圖》(下稱《地圖》),清楚展示這脆弱物種正面對沉重威脅。當局不應低估、更不容忽視多項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累計影響。在公眾對環境及生態影響未有透徹認識及全面討論之前,建議的跑道計劃不應貿然展開。」

根據香港鯨豚研究計劃為漁農自然護理署提交的最新海豚監察報告,在香港三個主要棲息地所錄得的中華白海豚的數目,由2003年的158條,銳減至2010年的75條,下跌情況顯著且令人震驚 。建議的第三條跑道無疑對中華白海豚構成重大的威脅,因此,世界自然基金會要求香港特區政府根據國際標準,制定以科學為基礎的中華白海豚管理計劃,當中包括物種威脅的前瞻管理,以確保中華白海豚免受將來發展的工程及其他威脅的影響。

香港西部水域是生態敏感且重要的區域,亦是中華白海豚賴以生存的地區。填海工程造成的破壞是不可逆轉及具摧毀性,《地圖》顯示本港五個已完成工程,以及六個建議或獲批或正在進行的計劃,共影響最少4,000公頃的海床,令中華白海豚永久或暫時損失棲息地。

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李美華指出:「建議的機場第三條跑道工程將會成為香港歷來第二大的填海計劃,涉及面積相等於三十四個維多利亞公園之大。該跑道除了破壞中華白海豚的生境,更會導致海上交通更加擠擁,頻繁的船隻,尤其高速渡輪會加劇水底噪音,都不利中華白海豚的棲息。」

橫越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的船隻日漸增加,情況令人憂慮。跨境船隻的流量在1999年至2010年間上升48%。2010年更錄得177,877船次途經香港西部水域。現時高速渡輪的航線,橫越大嶼山水域一帶中華白海豚主要的棲息地,大大提高中華白海豚遭受船隻撞傷的風險。因此,本港不時發現中華白海豚的魚鰭及屍體滿布疤痕,相信是由船隻的螺旋槳造成。

梁博士表示:「為了更有效解決各項發展計劃的累計影響,政府應正式並積極制定政策、機制、實施程序及監察方案,以推行『策略性環境影響評估』(SEA)。SEA是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延伸的生態系統管理方法。香港西部水域作為中華白海豚經常出沒的地區,需加以實行。」

網上互動地圖可於wwf.org.hk/threatmap瀏覽,網上更附有列印版本可供下載。世界自然基金會已成立「粉紅救兵」Facebook專頁,以提高人們對保育中華白海豚的意識,詳情可參閱:www.facebook./pinkdolphinsaver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