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嬌小玲瓏的盧氏小樹蛙

童話故事中有位拇指姑娘,她的身高就只有一般人的拇指那麼長,常常坐著動物到處冒險。看看你的拇指,有沒有想過,現實世界裡有種青蛙最大只有2厘米?這種青蛙大小與拇指相約,可能比拇指姑娘更細小,牠就是盧氏小樹蛙了。

童話故事中有位拇指姑娘,她的身高就只有一般人的拇指那麼長,常常坐著動物到處冒險。看看你的拇指,有沒有想過,現實世界裡有種青蛙最大只有2厘米?這種青蛙大小與拇指相約,可能比拇指姑娘更細小,牠就是盧氏小樹蛙了。

曾經絕種的香港瑰寶
為甚麼這種小樹蛙姓「盧」?難道牠打算入鄉隨俗,起個中文姓氏?「盧氏小樹蛙」又稱為「盧文氏樹蛙」,是本港的獨有品種,由自然學家約翰‧盧文(John D. Romer)於1952年在本港南丫島一個山洞中首次發現,故此樹蛙亦以他的姓氏命名。後來,山洞在1953年倒塌,令人認定盧氏小樹蛙經已絕種。但是,1984年,即是盧氏小樹蛙「絕種」逾三十年後,又有人在南丫島上再次發現牠的蹤影。及後,大嶼山、南丫島及赤鱲角等地亦有發現這個族群,顯示盧氏小樹蛙還沒有絕種。

樹蛙不愛爬樹
香港共有23種青蛙與蟾蜍,盧氏小樹蛙是當中體型最細小的,平均身長1.5-2厘米,雌性體型較大。牠的背部呈褐棕色,並有「 X 」形的花紋,與生活環境的顏色相似,有保護色的作用。跟其他樹蛙一樣,盧氏小樹蛙當然有樹蛙的最大特徵,就是手指和足趾上的吸盤。因為這身體結構,樹蛙才能在樹枝和樹葉上爬行。不過,盧氏小樹蛙的吸盤卻發展得不太健全,所以牠們甚少爬樹,通常穿梭於地面落葉間,有別於其他樹蛙。盧氏小樹蛙屬夜行動物,但偶爾亦會於日間活動。成蛙主要捕吃細小昆蟲,例如白蟻。

體型小,份量可不小
不少盧氏小樹蛙原先棲息在赤鱲角,生境卻因興建機場而遭受破壞。1991至199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發起活動,成功拯救赤鱲角北面的盧氏小樹蛙。專家在該處捕獲約500隻樹蛙和蟾蜍,送到香港大學及墨爾本動物園進行人工繁殖。經過詳細的生態和保育研究,發現盧氏小樹蛙的生境必需不受污染、沒有肉食性魚類,並有茂密的植被,例如昂坪的林地和蒲台島。於是,專家在香港選了數個接收地點,把人工繁殖的樹蛙和蝌蚪放歸野外。「搬家」後的樹蛙普遍能適應新環境,並開始繁殖。

盧氏小樹蛙只在香港出沒,但人類的騷擾和生境地破壞對牠們構成很大威脅,使其數量正在減少。盧氏小樹蛙已受香港法例保護,列為受保護野生動物;亦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可見盧氏小樹蛙面對著重大的威脅。我們實在要好好保護自然,避免破壞樹蛙的生境!


小檔案
  • 俗名:Romer's Tree Frog 盧氏小樹蛙
  • 學名:Liuixalus romeri
  • 棲息地:只在香港出沒(大嶼山、南丫島、蒲台島、赤鱲角等地)
  • 繁殖:每年3月至9月,雄性盧氏小樹蛙會在晚上或陰天聚集在水邊,發出像蟋蟀叫聲的高音調吸引異性。雌性憑叫聲揀選伴侶後,便會與雄性雙雙跳進水裡交配。

刊於《Milk B》第13期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