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歐洲鰻鱺:非法進口與極度瀕危物種

根據香港大學最近的DNA研究報告,香港超級市場售賣的鰻魚產品中,約45%為極度瀕危的歐洲鰻鱺(Anguilla anguilla)。

根據香港大學最近的DNA研究報告,香港超級市場售賣的鰻魚產品中,約45%為極度瀕危的歐洲鰻鱺(Anguilla anguilla)。然而,在這兩年間卻沒有任何官方申報進口數字。

歐洲鰻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並受《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的法律約束,表示物種出口時須要申請許可證,進入香港境內時亦須經獲政府授權人員查驗方可進口。那麼這種極度瀕危的鰻魚又是如何出現在我們的超市貨架上呢?

與其他瀕危物種的貿易一樣,歐洲鰻貿易與有組織犯罪網絡有關。由於不同品種的已成熟鰻魚外觀相似,經加工後的鰻魚產品更是難以識別,比較容易通過海關檢查,間接助長了非法貿易的發展。因此,我們需要DNA檢測技術來確定物種。

香港的超級市場缺乏海鮮商品標籤(包括產品學名、來源地及生產方法-野生捕獲或養殖),使消費者在購買時難以做出負責任的決定。除了提供準確的標籤外,零售商和供應商有責任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以保護我們的海洋及防止生物多樣性進一步喪失。

自2016年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一直跟進本地各大超市售賣全球受威脅物種和海鮮產品的情況。通過記錄現有做法及推行公眾教育,讓超市明白海鮮銷售對海洋資源和生態的影響;我們致力提高公眾意識,並鼓勵業界制定全面的環保海鮮採購政策。事實上,香港超級市場售賣的鰻魚產品有九成都屬瀕危級別。當中,除了45%為極度瀕危歐洲鰻魚外,還有35%的美洲鰻魚,和10%是日本鰻魚,兩者均為瀕臨滅絕品種。

香港大學的研究為消費者、業界及政府帶來警示。現時,除了參照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海鮮選擇指引》外,消費者幾乎沒有其他方法判斷超市和餐廳中的商品是否來自可持續性(或合法)的來源。業界需要改善他們的海鮮採購政策,而政府則需要加強對CITES出入境的管制及執法。
歐洲鰻鱺
歐洲鰻鱺
歐洲鰻鱺
歐洲鰻鱺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