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生物多樣性與氣候危機迫在眉睫,香港須雙管齊下積極緩解

氣候轉變、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及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相繼舉行,港府應把握難得機會,共同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協議

上個月,香港政府公布了更新版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旨在於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並承諾為氣候行動投放2,400億港元(即309億美元)。

前幾天,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6於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關注,氣候問題迫在眉睫,需要全人類立即行動。港府除了對氣候危機做出回應,亦不應忽視本地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加劇。自1970年以來,全球脊椎動物種群數量平均驟減68%,情況令人震驚。

氣候變化和大自然危機有著緊密的聯繫。人類的衣食住行都會排放溫室氣體,加劇氣候變化,甚至令到生物多樣性喪失,挑戰大自然的極限。

在香港,發展及濫用自然資源是造成海洋及陸地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因,香港的人均天然資源消耗量高居亞太區第三。氣候暖化還大大增加了香港水浸及極端天氣的風險。雖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暫時對本港的影響較温和,但其實後果可大可小。

完整的生態系統不但有較強的能力抵禦氣候變化,還可以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造福社會經濟發展及提升生物多樣性。如果天然的生態系統崩塌,人類的命運亦將岌岌可危。

破壞自然環境也增加了未來更多疫症爆發的風險。大自然是我們經濟和福祉的根基,如果我們繼續破壞生命之網,大自然必在不久的將來崩壞,人類也會難逃厄運。

香港的領袖須明白不應錯過未來數月的難得機會,積極雙管齊下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及氣候危機。

儘管全球聚焦在COP26上,但上個月在昆明舉辦並將於明年5月繼續的COP15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同樣重要。這些大會是為自然發聲的十年一遇的關鍵機會,我們應該把握機遇,達成有遠見且全面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協議,與巴黎協議並駕齊驅,改善全球氣候及生物多樣性問題。

兩場會議還有另一舉足輕重的意義,就是扭轉食物損失和食水安全所構成的生存威脅,並確保地球是宇宙萬物的安全棲所。如果我們不立即行動,生命的基礎將不復存在。

COP15 的開幕會議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登上會議主席的位置。100多個國家的政府承諾共同達成高瞻遠矚的生物多樣性協議,讓大自然能在2030年前重返復元之路,展現出各國對改善人與自然關係的政策決心。

香港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將根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作出更新,預料框架將於5月舉行的COP15達成。香港政府是時候加快步伐,在政策中納入更全面的保育措施。

保育的目標應改變香港社會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確保2030年或之前,扭轉我們對生物多樣性喪失造成的影響。香港必須承諾努力創建「自然向好」的社會,於2050年前兌現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共同願景。

要成功回應環環相扣的環境挑戰,我們必須採取聯合行動。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和氣候影響均需全面整合到各項政策、規劃和發展流程、財政及各級環境影響評估中,並得到政府各部門及社會經濟各層面的支持和執行。

政府更應認識到我們不可以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經濟發展視為獨立的問題處理。

COP26及COP15將為人類與地球締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兩個會議均意義深遠,會議的成功是實現「生態文明」的基礎,這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昆明主旨講話中所提出的倡議。會上,他表示:「人與自然應和諧共生。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們要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

香港必須積極參與其中,共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未來。
© Jürgen Freund / WWF
氣候變化正嚴重影響海洋生態,例如珊瑚白化。大部分人雖然看不見這深於海底的現象,但它的破壞力相當大,值得更多關注。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