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保護香港的郊野公園及未獲劃分用途的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

發表日期 14 October 2013
Tai Long Wan
© WWF-Hong Kong
世界自然基金會鑑於發展郊野公園的土地作房屋用途的意見在社會引起莫大回響,謹藉此向公眾分享本會於保護郊野公園及77個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方面的工作及其進展。

首先,本會深信郊野公園乃因其高生態、教育、康樂和休憩,以及景觀價值而受到應有的法例保護。而且,香港仍有其他土地更適合被劃作房屋發展用途,如棕土(已受破壞的自然環境)及位於新界的丁屋土地儲備以供發展,從短期及長遠而宏觀的可持續發展角度而言,本會認為郊野公園及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不應被規劃作發展用途。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與20多個關注組織成立「保衞郊野公園」群組,向政府及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進行游說,以保護這些彌足珍貴的自然環境。政府於近日推出的數個分區計劃大網草圖,容許於一些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的私人土地上興建不少丁屋,本會與「保衞郊野公園」群組十分憂慮這些發展會威脅到郊野公園的自然生態。我們對於一些大綱草圖撥出大規模土地為「鄉村式發展」用地感到疑慮,並正向有關部門建議把適合的範圍納入自然保育區,並予以適當保護。

香港的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正是缺乏規劃及發展控制措施下的受害者。於2010年,大浪西灣於郊野公園保育政策漏洞下,未能受到法例保障,一公畝的植遭剷平發展。本會連同其他關注組織發起保衞大浪西灣請願行動,短時間內得到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者及香港市民支持。大浪西灣及鎖羅盆等案例觸發社會強烈回響,最終得到行政長官承諾會把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或透過規劃進行保護。政府就大浪西灣加入西貢東郊野公園於近日刊憲,並公布在12月30日實施,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本會在此促請所有立法會議員在最後程序予以最大的支持。

世界自然基金會將繼續積極保護香港的郊野公園。我們一班專業的環境保護團隊會竭力向各界及有關部門提供建議,並與「保衞郊野公園」群組、其他關注組織及香港市民不斷監察香港的環境保育工作,以確保我們的郊野公園得到最全面的保護。

市民大眾現正手執解決發展與保育難共存的關鍵鑰匙。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要求,政府需要以一個開放並鼓勵公眾參與的過程來預備及制定香港首份《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這份計劃將把保育考量結合於設計發展項目中,只要我們同心合力就能為香港的自然保育歷史揭開新一頁,讓香港這於世界聞名的優良郊野公園資源得以承傳,朝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邁出重要的一步。
Tai Long Wan
© WWF-Hong Kong Enlarge
View of Tai Long Wan from Nam She Tsim
© Loretta Luk / WWF-Hong Kong Enla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