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全港用電量下降4.08% 減少近138 噸碳排放
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的全球最大型環保行動「地球一小時」已於2015年3月28日晚上8時半至9時半圓滿舉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今日公布,全港用電量在「地球一小時」期間下降了4.08% ,相等於減少137.8 噸碳排放。今年,超過3,900家公司及大廈,以及全港所有大學及超過310間中、小學身體力行響應「地球一小時」。「地球一小時」香港網頁收集到超過19,000個來自公司、學校和個人的簽署以示支持。WWF更於四月份舉辦「一個地球大行動」,透過衣、食、住、行的體驗活動,讓大眾延續「地球一小時」的精神,繼續實踐環保和可持續生活模式。
根據本港兩家電力公司提供的數據,「地球一小時」舉行期間,香港的用電量下降了4.08%[1] ,相等於減少137.8噸碳排放,等同5,991棵樹用一年時間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若以航機碳排放來計算,相當於1,380次香港往台北經濟客位之航程所產生的碳排放量[2]。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氣候變化及生態足印項目高級主管張志華先生表示:「香港連續第七年舉行『地球一小時』,多年來提高香港市民節約能源和愛護環境等意識。不過香港的生態足印情況嚴峻,根據WWF及全球足跡網絡最新的研究,如果全球所有人依照港人生活模式,將要3.1個地球才可滿足我們所需。但地球只有一個,因此我們在生活上應持續減少不必要的消耗,讓地球回復『收支平衡』。」研究亦指出香港人耗用的天然資源,遠遠超出這個城市可供應的540倍,所構成的龐大「生態赤字」更位列亞洲首位。
四月份緊接「地球一小時」的「一個地球大行動」,WWF 與四家本地非牟利團體合作,包括Redress、惜食堂、曙光計劃和香港女童軍總會,一連四個星期舉辦以衣、食、住、行為主題的體驗活動,讓參加者體驗從生活細節開始「惜用識揀」和減少生態足印。
WWF呼籲公眾延續「地球一小時」的精神,挑戰「一個地球大行動」過後,要繼續身體力行愛地球!減少浪費地球資源,支持使用清潔能源以減少碳排放,扭轉氣候變化,與我們一同締造一個生生不息的地球!
「一個地球大行動」活動回顧︰
第一週「衣」「衣」不捨 – WWF 及 REDRESS 一同舉辦舊衣升級再造工作坊,鼓動大家減少購買不必要新衣,學懂運用生活智慧管理衣櫃。參加者更發揮創意為「舊衣」改頭換面,大家都變成「惜用」潮人!
第二週「惜」飲識「食」 – WWF 及惜食堂舉辦的飯盒製作活動,參加者和惜食堂義工一同用剩餘食材製作了逾4,000個營養均衡的熱飯餐,分派給有需要人士享用。同時學會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減少浪費食物,有助減少剩食在分解過程中產生溫室氣體,為改善地球環境出一分力。
第三週「住」得其所 – WWF 及曙光計劃的體驗活動當日,參加者參觀回收中心及社區二手店,認識舊物翻新、修復,甚至改造的過程,並親手以破爛傢具之木材製造木櫈及托盤,把舊物翻新重用的精神帶返家中,減少堆填區的廢物數量。
第四週 持之以「行」– WWF與香港女童軍總會舉行野外營地體驗,參加者在專業遠足指導員帶領下,在新德倫山莊和紫羅蘭山感受大自然,沿途收集枯葉和落花,製作拓印葉脈環保索袋。
[1]以2015年3月28日晚上8時至9時的用電量計算。用電量會受每日溫度、濕度及經濟活動等因素所影響。
[2] 根據ClimateCare網上碳足印計算器 (http://www.climatecare.org/home),乘坐經濟客位從香港直飛台北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每人0.1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