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海洋生物學家Bill Ballantine博士視察 香港唯一的海岸保護區──鶴咀海岸保護區

發表日期 21 September 2007
21 Sep 2007
© WWF HK

海洋生物學家Bill Ballantine博士應本會邀請來港七天,與我們分享他在紐西蘭成立海岸保護區的經驗,並前往香港唯一的海岸保護區、毗鄰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鶴咀海岸保護區進行視察。

曾 幾何時,香港的水域游魚處處,當中不乏魔鬼魚、雙髻鯊、龍躉,甚至比人還要高的石首魚。但在短短數十年間,在香港已不能再看到牠們的蹤影了,而漁民捉到的 魚類平均僅重10克。三分之二具重要商業價值的品種亦遭過度捕撈。不斷的挖泥、污染和填海,大肆破壞本港的海洋生態,令生態系統瀕臨崩潰。

Ballantine 博士指出:「一般而言,我們需將10%的海洋環境劃作全面禁捕的海岸保護區,才可達到教育和康樂的目的。要有效保育海洋生態系統,我們則必須擴大海岸保護 區的面積至最少20%。而若達到漁業能因海岸保護區的設立而得獲得最大的益處,海岸保護區則需佔水域總面積最少30%。不過,在香港這些捕魚活動密集的地 方,我建議將水域的50%劃為海岸保護區。」 香港大學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系助理教授邱倩婷博士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幹事鄺力存博士在鶴咀海岸保護區向Ballantine博士介紹本港 海洋保護區的情況。

香港政府雖已劃了四個海岸公園和一個海岸保護區,但只佔本港水域約1.5%,而當中只有0.016%被劃為禁捕的海岸保護區,根本不足以保護本港豐富的亞熱帶海洋生物多樣性。而持牌漁民仍可在所有海岸公園內進行商業捕魚活動。

Ballantine博士曾積極參與長達12年的保育活動,在紐西蘭成立該國首個海岸保護區。Ballantine博士強調要海洋生態回復平衡,則必須設立獲全面保護的海岸保護區。海岸保護區制度可防止魚類蘊藏量崩潰,並讓漁業資源得以持續發展。

紐西蘭首個海岸保護區於1965年建議成立時,亦曾受各方大力反對,但時至今日,已經得到廣泛支持。該國現時已設有31個禁捕的海岸保護區,並正陸續增設同類的保護區,讓海洋生態能得到更全面的保護。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會提倡在2020年或以前,將全球海洋的20%劃為禁捕區。在香港,我們於2005年推出「拯救海洋大行動」,建議將本港水域的10%劃為禁捕區,禁止在內進行捕魚活動,讓魚類可在不受騷擾的情況下繁殖,數量得以回升。

21 Sep 2007
© WWF HK Enla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