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網化身時裝品:WWF開展漁網升級再造試驗計劃 促政府研全面處理水底鬼網策略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於8月試行漁網回收行動,將廢棄漁網升級再造,製成衣物配件,並會於9月6-7日在「時尚高峰」會議中展示,藉以提升大眾對廢棄漁網的關注。該回收行動於8月進行,在長洲收集了約40公斤漁網,並與本地設計品牌OOObject合作,升級再造後變成鈕扣﹑扣子。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經理(海洋保育)楊松頴說:「香港水域遍佈『鬼網』,有機會令海龜、珊瑚等海洋生物被纏繞而導致傷亡。根據『育養海岸』計劃的海洋垃圾調查,廢棄漁網及漁具位列十大常見的海底垃圾類別,顯示問題嚴重。將廢棄漁網升級再造,既可推動循環經濟,亦可從源頭解決問題,提升大眾的關注。」
在歐洲,部分國家已開始提供經濟誘因,鼓勵漁民回收破損的漁網,再經加工處理,造成衣物、袋、玩具、或用轉化作燃料等。負責跟進整個回收再造過程的OOObject創作總監林紀樺則說:「從這次經驗所得,使用回收物料製成新產品的成本不一定比用原材料高,但過程除了節省資源,亦能同時將廢物重生。」
過往政府在處理鬼網問題上多採取被動策略,楊松頴補充:「我們促請政府加強與漁民溝通合作,就海底廢棄漁網先作基線調查,以瞭解其分佈、密度、及對海洋環境影響的嚴重程度。外國已有技術探測海底廢棄漁網,如旁測聲納系統,可探測附近100米海床的廢棄漁網或大型垃圾。搜索員只須記錄位置,即可派員下水清理,大大減少以潛水方式搜索的時間。我們建議政府引入技術,提高清理效率。」
此外,為提高潛水員清理廢棄漁具的安全意識及技巧,WWF亦已於6月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及香港城市大學合作,進行首次「鬼網清理及安全工作坊」,由專家及專業潛水教練指導具有相當經驗的潛水員安全地清理廢棄漁網。期望潛水員完成訓練後,日後可協助政府及團體進行義務清理工作,減低廢棄漁網對環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