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海鮮菜式進駐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

發表日期 18 February 2019
環保海鮮
環保海鮮
© Jürgen Freund / 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一直鼓勵酒店業界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本會最近便為新開幕的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進行海鮮採購全面評估,輔以《海鮮選擇指引》作參考,確保酒店作出明智的環保海鮮採購選擇,為可持續發展踏出重要一步。該酒店乃萬豪集團首間採用海鮮全面評估服務的本地酒店。本會期望更多酒店集團加入此行列,增購環保海鮮、加強海鮮採購的透明度。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行政總裁江偉智指出:「WWF為企業提供環保海鮮評估服務,將有助本會於本地以至亞洲地區推動可持續發展及保育的工作。」江偉智又表示:「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實施環保海鮮採購政策,有助香港成為亞洲最可持續發展城市的願景。除與企業合作,我們更製作了《海鮮選擇指引》,協助公眾在採購海鮮時作出負責任的消費選擇,一起實踐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WWF與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於酒店開幕前已為推動環保海鮮保持緊密合作:從採購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養殖海鮮或野生海鮮,以至如何在餐單上推廣環保海鮮。為讓員工了解何謂環保海鮮,包括海鮮來源地及捕撈方法如何影響海鮮可持續性,酒店更特別為員工舉辦環保海鮮工作坊。此外,WWF的《海鮮選擇指引》涵蓋超過70種本地常見的海鮮品種,分為三個類別:「建議」、「想清楚」和「避免」。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旗下餐廳將不會提供任何被列作「紅色-避免」類別的海鮮,或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為受威脅等級的品種。
 
全球約93% 的漁業資源已遭完全或過度開發,香港每年的人均海鮮消耗量達65.5 公斤,是亞洲第二高的地區。WWF將繼續與餐飲業及酒店集團合作,保育海洋、維持生物多樣性,並期望於2030 年前將本地環保海鮮的市場佔有率提升一倍。

 

關於《海鮮選擇指引》
 
指引涵蓋超過70種在本地街市、超市、冷藏食品店、餐廳內常見的海鮮品種,將其分為三個類別:「綠色-建議」、「黃色-想清楚」和「紅色-避免」,以便消費者了解並作出精明的選擇。海洋科學家依照本會及其他非政府組織共同制定的嚴謹準則,仔細評估所有指引內的海鮮品種,包括野外捕撈及養殖的海鮮品種。
 
海鮮的可持續性與海鮮品種、生產方法及來源地有關。不同地區以不同漁業管理模式運作,同一海鮮品種於不同地區的數量自然有異,因此其可持續性亦會有所不同。例如,東星斑在東南亞遭過度捕撈,而澳洲的東星斑數量則維持在相對較健康的水平。前者屬「紅色-避免」類別的海鮮,後者則為「綠色-建議」類別。
 
詳情請瀏覽:
https://www.wwf.org.hk/whatwedo/oceans/supporting_sustainable_seafood/
環保海鮮
環保海鮮
© Jürgen Freund / WWF Enla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