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考慮棕地發展 填海應為最後一著 歡迎兩大環保政策預算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歡迎政府於最新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上就環保政策所提出的措施,特別是增撥10億元為政府建築物安裝可再生能源設施。不過,WWF仍對有關土地供應的措施表示失望。政府雖然提出預留共78幅土地以應付房屋問題(可提供93,000個單位),但WWF對政府注資研究在東大嶼興建1,000公頃人工島填海工程表示強烈關注。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保育政策首席顧問張潔儀表示:「政府在應對土地供應問題上未有充分發展棕地,反而注資在研究東大嶼水域興建1,000公頃人工島,以及於龍鼓灘、欣澳和小蠔灣等沿岸的填海工程,WWF對此做法深感失望。填海應被視作土地供應的最後一著,並且需在工程落實前取得詳細的海洋空間規劃結果支持。尤以龍鼓灘為例,該處附近一帶水域為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之一,其天然海岸線更是多種海洋生物的繁殖地,若進行沿岸填海工程,將為生態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
WWF重申現有棕地已可提供足夠的土地應付香港的住屋需求,填海對海洋生態和漁業資源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在考慮填海前應積極採納「棕地優先」政策。WWF促請立法會在政府未有進行全面陸地及海洋基線調查及評估前,否決政府的撥款申請。
在其他政策預算上,WWF支持撥款1億2千萬元用於擴大政府停車場電動車充電網絡,到2022年將總數增加到1700個充電站,並應盡早推行此計劃,以鼓勵更清潔的無排放運輸網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