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 最新生物燃料報告︰締造減碳航空藍圖
香港首項可持續航空燃料研究 為邁向綠色飛行指引前路[香港 – 2021年11月 25日]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今日發佈首份關於生物燃料的本地研究報告。該研究探討目前生物燃料的應用和未來的用途,並分析生物燃料如何協助香港實現減碳目標和氣候行動藍圖。報告指出,於航空業普及應用生物燃料是成功的關鍵之一。
生物燃料是一種從生物質轉化為能源的可再生資源,可以由糧食作物、生物廢料、都市固體廢物(MSW)及許多其他物質製成。香港有利用本地收集的廢食油生產少量生物燃料,亦有公司製造名為「氫化植物油(HVO)」的先進生物燃料,主要於中國內地生產。生物燃料於世界各地,特別是歐盟國家、加拿大及美國的應用愈趨普及,目前廣泛用於道路運輸行業。
報告分析,在替代解決方案於短至中期內尚未成熟的情況下,生物燃料可以充當重型商用車輛 (HCV) 運輸業的過渡方案,並且於中長期內推廣至航空業。我們在施政報告和最新發佈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中可見政府積極推動運輸業減碳,無奈現有政策及法例並未涵蓋香港國際航班碳排放的解決方案,而溫室氣體排放量亦不納入本港溫室氣體排放量當中。WWF對2021-2022年施政報告的建議提出「透過區域合作,令香港的可再生能源組合多樣化,利用經認證的可持續生物燃料,減少航空業的『國際排放量』」。除此之外,生物燃料及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發展亦呼應中國政府第十二、第十三和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中的相關範疇。
航空替代燃料,例如電能及氫能雖然看似大有可為,但在應用上仍有一定限制,不太可能在2050年前用於較長途的航班。由於國際航班的碳排放較難消減,以生物燃料和化石航空燃料混合而成的SAF,將於未來幾十年國際航空業減碳行動中發揮關鍵作用,被視為具潛力的過渡性解決方案。SAF在亞洲的發展及供應處於初步階段,仍落後歐美地區。
除航空業外,生物燃料的廣泛應用將協助香港過渡成為低碳經濟城市。WWF助理經理 – 企業可持續發展沈曉暉表示:「生物燃料目前在世界各國運輸業的低碳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WWF觀察到香港實踐替代能源解決方案時仍遇上重重問題及阻礙,而生物燃料正可發揮重要的過渡作用,全面應用於交通及運輸業。」
香港作為大灣區內的一個重要城巿,生物燃料在中短期能有效協助各類交通及運輸業減少碳排放,包括政府車隊及船隊、重型商用車輛及本地海上運輸。長遠而言,隨焦點轉移至航空業,香港可以利用其樞紐地位,促進大灣區內合作,領導SAF的發展和普及應用。
為推動生物燃料應用納入香港的可再生能源組合及氣候行動藍圖,作為低碳轉營過渡,並加快達成大灣區長期減排目標,WWF收集了20多個來自不同行業持份者的意見,並在研究中提出多項建議。建議包括密切關注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規劃及政策、滿足相關界別未來對生物燃料的需求、在政府支持下將生物燃料定位為中間過渡方案,以及向業界提供法例及經濟支援。
WWF企業可持續發展主管何美娟總結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區域交通樞紐,在推動零碳和更具氣候變化抵禦力的大灣區可以擔當更重要角色。我們希望政府採納我們的建議,優化本地能源方案,為使用綠色能源組合樹立典範,對整個灣區的競爭力和宜居性做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