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 回應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



發表日期 23 February 2022
WWF 回應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
WWF 回應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
© WWF-Hong Kong
WWF 回應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於今日發表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聚焦抗疫措施,紓解民困。新冠疫情持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認為,政府必須更具前膽性,利用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建立具復甦力的綠色經濟,並透過創新方法和綠色經濟讓大自然和人類在未來並存發展。
 
綠色復甦
WWF對於政府推動綠色城市,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表示歡迎。長遠而言,政府必須鼓勵具有明確循環經濟和碳中和目標的中小企業,並投放更多資源促進多元化經濟及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例如資助餐飲業界使用可重用物料或鼓勵市民自備餐具,制定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在2030年前實現淨塑城市的願景。政府應提供資源,將塑膠回收先導計劃的範圍擴大到十八區,同時完善廢物管理政策,確保各項政策互相配合,並加強教育工作,讓公眾戒除即棄文化和習慣。
 
本會認為,在新冠肺炎的綠色復甦時期,綠色旅遊可為香港提供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例如海上生態旅遊、潛水以及休閒漁業。政府必須在推出任何綠色旅遊計劃之前,盡快研究當地的生態承載量,並製定相應管理策略,例如行為守則,以免在已經脆弱的自然環境中添加人為壓力。
 
WWF支持政府推動綠色經濟轉型,並建議應將重點放在綠色債券的質量,而不是數量。綠色債券目前缺乏標準和要求,為避免漂綠,政府必須以科學為本制定發行綠色債券的最高標準,及參考歐盟或其他地區的標準,以反映生物多樣性和氣候因素。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WWF同意政府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成立專款,並促請政府調配資金和資源成立可持續北部都會區辦公室,以便展開諮詢及相關持份者聯絡工作;同時透過有效的政策和法規,將策略性環境評估正規化,並引入《生物多樣性公約》原則,包括無淨損失、預防原則、廣泛持份者參與以及加入傳統和科學知識,保育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地點,緩和發展壓力。例如,為了不影響區域內生物的自由活動,政府應審慎研究北部都會區內合宜的建築物高度和密度限制。
 
WWF行政總裁黃碧茵表示:「維持濕地的連通性,對於確保濕地能夠繼續提供重要的生態服務,及為野生生物提供棲息地至關重要。政府有責任說明相關保育措施的具體細節,確保后海灣的生態價值受到保護,甚至得以提升。在全世界都面臨氣候危機這個嚴峻挑戰時,維護生物多樣性與城市發展更應該相輔相成。政府需確保所有基礎設施和發展項目都能抵禦氣候危機,保育生態同時令香港更宜居。」
 
東大嶼填海計劃
WWF關注預算案中提及的「明日大嶼」填海計劃,當中更提出研究精簡程序,進一步提前展開首階段填海工程。 WWF重申反對該填海計劃,當中建築工程所產生的碳排放,將影響政府對減碳的承諾;工程並可能對整個生物多樣性及生態服務系統帶來難以估計及不可逆轉的破壞。為有效保護我們的水域和重要生境,海洋空間規劃應被納入未來發展計劃中,WWF建議政府成立海洋空間規劃專責部門,並分配足夠的財政預算啟動海洋空間規劃的第一階段工作。
 
WWF海洋保育總監麥睿善(Laurence McCook)教授解釋:「海洋空間規劃是一個過程,用以分析和分配海上的空間和資源運用,以最適當的方式去盡量減少各海上使用者之間的衝突並作協同。WWF促請政府提出具體計劃及時間表,於2030年或之前將海洋保護區範圍擴大至覆蓋最少30%香港水域,以保護珍貴的海洋生物及牠們的棲息地。 」
 
 
請按參閱本會對《財政預算案》的建議
 
WWF 回應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
WWF 回應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
© WWF-Hong Kong Enla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