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 WWF-Hong Kong

珠江三角洲一帶水域孕育着相信是全球最大的中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種群。然而, 此珠三角種群的白海豚數目因各種人類活動持續下降,到現時只剩下約二千隻白海豚,表示白海豚種群已達到甚至低於維持種群可恢復的最低水平,情況令人非常憂心。按照目前的下降趨勢,珠三角白海豚種群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面臨本地滅絕。​

香港水域是整個珠三角白海豚種群活動範圍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份。但由於受到棲息地喪失及退化、魚類消耗和繁忙的海上交通等威脅,本地白海豚的數目在過去 17 年間暴跌逾八成。​



WWF與本地著名生態攝影師及紀錄片製作人黃遂心 (Daphne Wong)共同製作《聲之海 Sea of Noise》紀錄片,帶領觀眾進入海浪之下神秘的海底世界 ,揭示水底噪音問題以及相關人為威脅對中華白海豚造成的干擾。紀錄片透過聲波實驗、水底片段、動畫、不同持份者的訪問片段等講述中華白海豚在嘈雜生境下面臨的困境,以及現有的解決方案,並探討保育香港本地自然生態的重要性。

我們急需保障中華白海豚的未來。



大嶼山水域各重要的白海豚棲息地已被識別,但並非所有重要棲息地均受到法例保護。​

因此我們敦促政府成立海洋保護區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並在2024年或以前成立不受任何人為發展影響的海豚保育管理區,以保護大嶼山西面和南面水域的重要海豚覓食及社交棲息地。​

我們需要你的支持,加強與本地持份者的合作,並推動政府實施相關的保育管理策略。​

透過參與我們的聯署,你的支持將會促進 WWF 與政府的對話去實行建議的緊急保育行動及措施,以穩定及恢復珠三角白海豚種群。​


中華白海豚以往常見於大嶼山北部和東北部水域。但隨着這些水域各項建築發展及填海工程(包括第三條跑道填海工程、東涌新市鎮擴展和小蠔灣填海工程)的展開,現時白海豚已很少於這一帶水域出沒。牠們出沒的範圍漸漸南移至大嶼山西部及南部水域,而這些水域是香港為數不多的海豚核心棲息地之一。然而,大嶼山南部水域的白海豚亦面臨著與船隻碰撞的高風險和船舶噪音干擾的艱巨生存挑戰。由於沿岸發展項目在未來10年將不斷增加,預計海上交通將會更加頻繁,對白海豚的威脅也將大幅提升。​
 ​
WWF 正在研究三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分別為改劃航道以避過主要海豚棲息地、在南大嶼水域設立船舶限速區,以及減少船舶班次,以緩解海上交通對鯨豚的影響。​

於 2017 年 12 月,中華白海豚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全球保護現狀由「近危」被上調至「易危」級別。政府必須盡快設立更多海洋保護區,並嚴格管理海上交通的影響,以減低對中華白海豚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