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entral Asi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綠海龜
© Adam Minu
背景
海龜 (Cheloniidae / Dermochelyidae 科) 在海洋的生態系統中,擔當著重要角色。如果沒有海龜吃掉海草,海草會長得很高,沉積物遮擋陽光,更散播病菌。
此外,海草很快便被綠海龜消化,變成糞肥,為棲息在海草附近的動植物提供養份。
海草床是無脊椎動物及魚兒的庇護所,當中許多魚類更是具商業價值的品種,為人類提供食物。
威脅及行動
綠海龜廣泛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水域,牠們正面臨種種威脅。過度捕獵海龜蛋,成年海龜被蝦拖網和漁船的離岸延繩意外殺死。棲息在地中海的綠海龜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品種。
在部分區域,綠海龜患上致命腫瘤的個案非常高。引致腫瘤的成因不明,但相信與化學污染有關。熱帶海岸是獵殺綠海龜的熱點,其肉將被販賣。
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各國政府合作,發展及推行強制保育協議,如美洲海龜保育公約。我們與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當地居民合作,確保以可持續方式擷採資源,並尋求其他生計。
世界自然基金會呼籲,停止對香港海龜繁殖地進行破壞。現時的綠海龜棲息地或新發配的棲息地及鄰近水域,應該全面杜絕人類搔擾。
海灘泳客、潛水人士及其他訪客應避免前往被視為海龜繁殖地的海灘或水域,如南丫島的深灣及大浪灣,以鼓勵海龜回到香港繁殖。自2005年起,已經很少有海龜到港的紀錄。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挑選了十種海洋生物,命名為「海洋十寶」,喚起香港市民關注海洋環境問題,綠海龜是其中之一。
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拯救海洋大行動(SOS),保護綠海龜,以免海洋生態系統崩潰。
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保育工作,減少對物種及其棲息地的威脅,保育健全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