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濕地管理培訓
© WWF-Hong Kong
擁有能夠勝任濕地保育的技術人才對維護東亞─澳大拉西亞飛行航道(EAAF)的完整性至關重要。WWF透過與夥伴合作,舉辦培訓課程,提昇區內濕地管理人員的濕地管理技巧及知識。
© WWF-Hong Kong
自1990年始,本會與中國國家林業局及其它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等機構合作,於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為中國的濕地保育同行舉辦培訓課程,分享濕地管理和環境教育的理念、原理、技術和經驗等。培訓的主要對象為中國的濕地保育人員,亦有來自台灣、及東南亞地區的政府及環保組織人員參與。
直至2016年,我們在米埔舉辦了超過400次培訓,訓練超過4,500名保育人員。現時每年平均約有180人接受培訓,歷時1天至8天不等。

© WWF-Hong Kong
目標
- 以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和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作為案例,示範如何進行濕地管理和推行環境教育;
- 讓學員進一步了解濕地生態系統對人類和野生生物的價值;
- 提昇學員在濕地保護、管理和環境教育方面的技巧和技能;
- 為學員提供機會,互相交流有關濕地保護、管理和環境教育的經驗、技巧和知識;
- 培訓人員實地考察學員管理的濕地,為有效管理提供具體的技術建議。
培訓後調查及應用個案
WWF每年以問卷方式進行培訓後調查,以了解學員在返回工作崗位後,實際應用所學內容的情況和項目的成果。調查發現,濕地管理規劃、環境教育、濕地恢復、生態旅遊等是最多學員實際應用的内容。調查也反映培訓課程被充分應用,有助提高各地濕地保育人員的能力,達致保育EAAF地區濕地的長遠目標。
海南省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有大量養殖塘,養殖過程所產生的廢棄物排放到紅樹林裡,造成環境污染和紅樹林枯萎,因此海口市政府決定實施「退塘還林」,恢復紅樹林濕地。林業工程師黃育春建議參考米埔內后海灣的開闊灘塗例子,保留部分灘塗作為水鳥覓食區域,有利維持物種多樣性。
© naturepl.com / Inaki Relanzon / WWF
雲南省普者黑濕地保護區
保護區副所長李剛利用學到的濕地恢復原理,積極地在保護區種植本地水生植物,清除入侵性外來物種,希望令受人為破壞的天然濕地回復原貌。
© Li G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