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entral Asi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Our News
為中式餐飲業種下環保種子
兩份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非環保海鮮的消耗量龐大,正將不少海洋物種推向滅絕邊緣。
有見及此,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在稻苗學會的支持下,於11月22日舉辦了「環保海鮮分享會」,以宣揚海洋保育理念,包括提倡餐飲業不再供應受威脅物種,採購更多環保海鮮及,並分享商界採購環保海鮮的成功例子,推動業界一同作出改變。是次活動共有11個餐飲集團和機構的21位代表出席。
不少環保團體多年來推動鯊魚保育,批評中式食肆銷售魚翅等受威脅品種。近年,愈來愈多食肆開始為此作出改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項目主任(可持續發展-海洋)曾翠芝指出﹕「雖然魚翅湯是一道傳統中式菜餚,但根據一份於2014年發表的研究指出,高達七成受訪者在過去五年內,已停止或減少食用魚翅。根據WWF的飲食業魚翅供應調查,已減少或停止供應魚翅的食肆均表示,相關行動未有對其公司業績帶來負面影響。當了解到停止供應魚翅並不會對整體營利帶來影響,中式酒樓便應重新考慮供應魚翅對其品牌形象帶來的風險。」
飲食業界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海洋保育,例如以環保海鮮取代魚翅。然而,推動中式食肆採購環保海鮮仍面對不少挑戰,而業界誤以為環保海鮮選擇少,便是其中一大難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項目主任(可持續發展-海洋)黎姵延指出﹕「除海洋管理委員(MSC)及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兩大認證標籤外,WWF亦建議合作企業對照本會的《海鮮選擇指引》,採購「綠色-建議」及「黃色-想清楚」的海鮮品種。餐飲企業可以推出只包括綠色及黃色類別海鮮的環保海鮮菜單,作為推廣環保海鮮的第一步,而此舉亦助提升其品牌形象。」
於分享會中,大家樂集團的代表亦分享了集團加入環保海鮮行列的歷程。大家樂集團業務範疇廣泛,包括提供速食餐飲、機構飲食及休閒餐飲,同時亦致力推動環保工作。集團的採購總監劉穎提到,公司以食物安全及可持續發展為大前提,制定採購框架,採購MSC及ASC認證的海鮮和WWF《海鮮選擇指引》建議的海鮮,以確保海鮮可追溯到原產地,並以可持續方式捕撈或養殖。她亦指出,向消費者推廣環保海鮮,以提高公眾對環保海鮮的關注,亦十分重要。
魚類統營處為經營本港七個魚類批發市場的法定機構,而其與WWF合作推出的環保海鮮產品目錄,有助食肆了解海鮮的原產地及相關資料。香港中式食肆大多依賴本地或鄰近海域的海鮮,如在南中國海捕撈,或在本地及中國內地養殖的海鮮。魚類統營處業務發展部市場經理葉顯偉指出,環保海鮮的市場佔有率正在快速增長,環保海鮮產品目錄有助推廣環保海鮮,而目錄亦包括部分來自本港優質養魚場計劃的環保海鮮。
WWF希望藉活動鼓勵更多中式食肆加入保護海洋資源的行列、把握未來機遇,及減低因供應受威脅品種而帶來的風險。根據2014年WWF「魚缸指數」調查結果,本地中式食肆供應的海鮮中,六成五屬非環保海鮮,顯示中式食肆在環保海鮮領域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企業與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可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可持續使用海洋資源,才能支持業界可持續發展,讓我們一起行動,攜手共創人類與海洋和諧共存的未來。

是項計劃由可持續發展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