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環保海鮮商界研討會2017:海鮮採購‧轉危為機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在2017年5月9日舉辦了名為「環保海鮮商界研討會2017:海鮮採購‧轉危為機 」的商界研討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在2017年5月9日舉辦了名為「環保海鮮商界研討會2017:海鮮採購轉危為機 」的商界研討會。是次研討會以採購海鮮時所帶來的風險為主題,並以蝦作為引子,帶出更多討論。
 
研討會匯聚了65名來自不同界別的業內人士分享及交流意見,包括連鎖酒店的廚師及代表、餐飲集團、會所、主題公園、零售商、海鮮供應商及政府人員。大會亦邀得多名來自非政府組織、餐飲集團及供應商的講者,向參加者分享有關供應鏈的潛在危機,包括環境、法律及社會風險。
 
世界自然基金會泰國分會漁業項目經理Pakawan Talawat以泰國的養蝦業為例,指出泰國不時會有「先夷平紅樹林、後建立養蝦場」的情況,破壞了許多海洋物種的「育苗場」,若採購以此種非可持續方式養殖的蝦,便會為企業帶來社會及環境風險。
 
美心集團供應鏈管理及品質監控總監劉錦彪及供應商Indoguna Singapore Pte Limited的Ocean Gems Specialist唐澤真輝子分別從餐飲業及供應商的角度,講述如何開展採購環保海鮮政策,並分享當中的經驗及挑戰。
 
為減少涉及供應鏈的風險,企業應加倍留意可持續性及可追溯性的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生態足印項目助理經理杜偉倫博士及海洋管理委員會(MSC)的Sheryl Torres-Wu(Program Director, SE Asia and Hong Kong)建議,本地企業可根據WWF的海鮮選擇指引採購環保海鮮,並尋找獲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及MSC認證的海鮮,與WWF合作制定環保海鮮採購政策,以確保海鮮是以可持續及負責任的方式生產,而且整條供應鏈從漁業捕撈至供給予消費者,均是可追溯的。
 
與會的參加者亦即場投票,選出公司於採購環保海鮮時遇到的最大困難。結果顯示,公司最大的挑戰為「缺乏客戶需求」,其次為「環保海鮮價格較高」,意味着應加強公眾對環保海鮮的參與及教育,以增加需求。雖然「環保海鮮價格較高」被選為另一大困難,但有部分餐廳代表反指,近年價格差距的情況已大有改善,部份海鮮如龍蝦、蝦及三文魚,來自可持續漁業及非可持續漁業的價格幾乎相同,業界可更積極增加環保海鮮的產品項目。
 
儘管提供環保海鮮的公司數目持續上升,公司的內部教育及溝通亦同樣重要。現時香港餐飲業普遍的員工流失率偏高,要將環保海鮮的概念真正植根於全線員工,企業必須將訊息傳遞予不同階層,包括領導層至營運層及前線員工,以向內部及公眾展示出良好的企業形象及信譽。
 
今年的研討會反應熱烈,為企業提供交流的平台,分享保育海洋、如何減低採購海鮮涉及的風險、以及怎樣才可讓本港環保海鮮市場更進一步。讓我們攜手以可持續的方式生活及營商,為人類及海洋的未來出一分力!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