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entral Asi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Our News
這個冬天不太冷 ─ 冬季動物下篇
上集我們提到雪豹和阿德利企鵝的特性 (http://wwf.hk/WinterAnimal-1),今次我們會介紹兩種外表雪白的動物:北極熊和雪鴞。
北極霸主-北極熊
北極熊看上去白得發亮,很多人以為牠的毛是白色,其實北極熊的毛髮是透明的,皮膚則是黑色,陽光能穿過透明的毛髮直達皮膚取暖,只因陽光及冰層的反射,人類肉眼才會把透明的毛髮看成白色。北極熊生命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冰上渡過,環顧整個北極圈都能找到牠們的蹤影。在缺少天敵的情況下,北極熊可說是北極圈中的霸主。而營養豐富的海豹成為牠們主要的糧食之一。一隻重121磅的海豹大概能為北極熊提供八天的能量。雖然北極熊身上有足足四吋厚的脂肪儲備,但牠們絕不笨重,在水中更能以每小時約9.66公里的時速敏捷地活動,甚至能夠持續不休息地游泳超過100公里,相等於來回標準泳池1,000次!
不過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海上冰塊急劇融化,令北極熊難以狩獵。長期缺乏糧食更影響北極熊的生育率,健康差的母熊無法提供充足養分餵養幼熊,是導致幼熊死亡的主因之一。加上商人在北極開闢油礦造成極地污染,更令牠們的狀況雪上加霜,數量進一步下跌,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被列為「易危」物種。

北極熊的毛髮是透明的,皮膚則是黑色,只因陽光及冰層的反射,人類肉眼才會把透明的毛髮看成白色。
© Steve Morello / WWF

隨著北極結冰時間愈來愈短,北極熊可以在冰上覓食 (主食為海豹) 的時間亦被迫縮短。假如一整日無食物,北極熊體重每日會下跌約一公斤,長此下去北極熊有機會白白餓死。© WWF / Sybille Klenzendorf
空中殺手-雪鴞
曾出現在《哈利‧波特》系列、是哈利的寵物﹑負責送遞郵件的貓頭鷹,你認出牠嗎?這種貓頭鷹叫雪鴞,現實中,雪鴞是「空中殺手」,主要分佈在北極和北極圈內的凍土帶,翼尖端上的羽毛有助牠們無聲無息地靠近獵物。由於牠們的羽毛沒有色素,故此能騰出更多空間讓空氣流動,形成良好的保溫效果。雄性雪鴞的羽毛會隨著時間變得愈來愈白;雌性雪鴞的羽毛顏色則呈褐色,有黑色斑點。

這是曾出現在《哈利‧波特》系列的貓頭鷹品種-雪鴞。© David Lawson / WWF-UK
一般鴞類都是夜間動物,於晚上活動,但雪鴞則活躍於日間,特別喜歡在黎明及黃昏時段狩獵。雪鴞的眼力十分好,但若獵物藏在雪下,牠們就要靠另一種同樣敏銳的感官來搜尋獵物:聽力。只要牠們偵察到獵物,就會從空中俯衝,用又大又尖銳的爪抓起牠。雪鴞主要糧食為旅鼠,亦會獵食其他小型哺乳類動物,例如雪兔等。牠們的食量頗為驚人,以旅鼠為例,牠們每天需要捕食三至五隻旅鼠,一年就能吃掉1,600隻!
雪鴞是會根據氣候而向南遷移的動物,但土地發展令牠們的棲息地愈來愈小,遷移過程中更經常因撞到人類所興建的建築物及電纜而受傷。氣候變化更直接影響雪鴞及其獵物居住的凍土帶,使旅鼠等的物種數量大減,危及雪鴞的生存。

雪鴞發現到獵物後,會從空中俯衝抓住牠,尤如空中殺手。 © Michael Caroff
除了雪豹、企鵝、北極熊和雪鴞以上四種動物,其實仍然有不少動物在氣候變化及各種問題下受到生命威脅。若你也不忍心,想為牠們盡一分心意,除了在日常生活上著手減少碳排放,亦可考慮捐款支持我們的保育工作,為牠們送上一點溫暖,讓牠們這個冬天不太泠。
捐款支持我們對抗氣候變化:https://goo.gl/kz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