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entral Asi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Our News
活珊瑚魚
你有沒有聽過或食過這些海鮮﹖
- 老鼠斑
- 西星斑
- 彬斑
- 東星斑
- 蘇眉
- 老鼠斑
- 西星斑
- 彬斑
- 東星斑
- 蘇眉
2007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FAO)指出,港人於2005年共吃掉約43萬噸海鮮,即平均每名香港人在一年內吃掉62公斤海鮮,較全球平均食量高出3.6倍,較中國的人均海鮮食量高出兩倍。香港的人均海鮮食用量在亞洲排行第三,全球排行第十。
其實,在眾多海鮮中,我們對活食用珊瑚魚的需求,亦相當驚人;在2008年,香港就進口了約11,500噸活食用珊瑚魚。各式斑類是中式宴會的常見菜式,亦是活食用珊瑚魚貿易的重要元素。不過,我們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其實需要負上沉重的代價,因為過度捕撈、集中捕捉幼魚、使用炸藥和其他破壞力強的漁具等漁業作業方式,都會危害珊瑚礁的生態系統,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活食用珊瑚魚貿易嚴重危害珊瑚礁的生態系統,特別是「珊瑚大三角」。
「珊瑚大三角」
「珊瑚大三角」與本港並不接近,卻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為該區不少魚類最終都會成為我們的桌上鮮。
「珊瑚大三角」面積超過570萬平方公里,橫跨印度太平洋六個國家 ─ 印尼、馬來西亞、巴布亞新畿內亞、菲律賓、所羅門群島和東帝汶。「珊瑚大三角」為沿岸地區帶來收入及糧食,據當地資料顯示,有超過1億2千萬當地居民直接受惠於「珊瑚大三角」,讓他們得以維持生計。
「珊瑚大三角」是世界一處獨特角落,孕育了數之不盡的海洋生物。你可在那兒找到全球超過一半的珊瑚礁,75%的珊瑚品種,40%的珊瑚魚品種,以及6個海龜品種(全球現共有7個海龜品種)。
一同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第一步就是,改變食用海鮮的習慣;方法很簡單,只要你在選購海鮮前,參考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海鮮選擇指引》,不要選購「紅色」的避免類別,便已踏出重要的一步了!
本文於<Aqua Zone> 2010年2月號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