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可再生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創人類歷史新高,達到400ppm (百萬分之400)。人類急需向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轉型。

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創人類歷史新高,達到400ppm (百萬分之400)。人類急需向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轉型。

夏威夷莫納羅亞山天文台(Mauna Loa Observatory)5月9日的數據證實,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水平已經達到400ppm,這標誌着全球暖化的臨界點。二氧化碳濃度對上一次錄得這個水平,是300萬至500萬年前,當時人類還未出現。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氣候和能源項目負責人Samantha Smith說:「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迫切。」她解釋,根據物理的定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多,地球將會越暖。對上一次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如此高的時候,地球溫度比現時高攝氏3至4度,海水水位比現在高5至40米。

Smith表示:「科學家指出,人類無疑是導致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當中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污染物主要來自能源領域,特別是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果二氧化碳濃度繼續上升,夏天的平均氣溫將頻創歷史新高,過往被視為罕見的大規模旱災、風暴和洪澇,將會經常發生。」

「全球社會和各國政府,已經忙於應對旱災、農作物失收及極端天氣。如果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我們致力應付氣候變化的工作很可能無補於事。」

不過我們的抉擇,可以扭轉這個劣勢。

「如果全球能盡快轉型使用可再生能源,並採取強而有力節能措施,我們可以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終減少和穩定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Smith表示,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成本已經大幅下降,在2011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首次超過了對化石燃料能源的投資。可再生能源有望成為常用能源,但是要快速且具規模的發展,有賴各國政府做出承諾。

夏威夷莫納羅亞山天文台由位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管理。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是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最重要的海洋和地球科學研究和教育機構。

夏威夷莫納羅亞山天文台座落海拔3,400米,遠離太平洋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它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數據被認為是「黃金標準」。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