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
世界自然基金會呼籲飲食業攜手拯救瀕危的藍鰭吞拿魚
藍鰭吞拿魚的瀕危狀況於國際間已引起關注,世界自然基金會亦於香港展開保育行動,呼籲飲食業承諾停止供應藍鰭吞拿魚
-
保育漁塘濕地、養魚戶有新機遇、為消費者提供優質魚類 「綠魚兒計劃」對本港漁業、環境及普羅大眾締造三贏
養魚戶如何在 「夕陽西照」的逆景中,開闢蹊徑?
-
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本港首個低碳辦公室計劃 五間企業率先參與 實踐低碳措施 對抗氣候變化
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推出低碳辦公室計劃* (Low-carbon Office Operation Programme - LOOP),已有五間領航公司參與
-
中國罕見雀鳥品種大石(行鳥)首度「訪港」現身米埔自然保護區
中國罕見雀鳥品種「大石(行鳥) 」,在米埔自然保護區首次被發現
-
世界自然基金會米埔自然保護區新推活動 暑期活動環保之選:去米埔做「濕地人」
正為安排暑期活動煩惱不已?
-
本港首個民間關注氣候變化聯盟成立
世界自然基金會、綠色和平及樂施會首度在香港結盟,聯同12個本地民間組織成立本港首個回應氣候變化問題的民間聯合組織──香港對抗氣候變化聯盟(下稱:「聯盟」)
-
港珠澳大橋以中華白海豚的存活作實驗 港府要以防患未然準則作保育
世界自然基金會今天(20日)舉行記者會指出,擬建的港珠澳大橋(下稱「大橋」)對中華白海豚構成嚴重威脅,政府必須為此立即以防患未然準則採取措施,包括立即闢建大嶼山西面水域和大鴉洲為海岸公園、設立更多海岸 ...
-
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低碳製造計劃」珠三角足以每年減排7,400萬公噸二氧化碳 新計劃有助廠商節能、省錢及保護環境
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推行的「低碳製造計劃」(LCMP),若獲全部於珠三角設廠的港商支持,估計每年能為區內工廠減少7,400萬公噸二氧化碳-- 這主要的溫室氣體
-
世界自然基金會公佈「$3600用電慢慢"碳"大賽」結果 呼籲港人開始低碳生活
比賽獲超過3,100個家庭參與
-
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一小時「一人一力量」攝影比賽 照片代表每個對抗氣候變化的訴求
大家還記得2009年3 月28日的晚上八時半至九時半,我們經歷了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