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促請政府加強力度打擊非法魚翅走私活動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鯊魚項目總策劃鄺力存(Andy Cornish)博士表示︰「香港政府是時候積極採取行動,並將野生生物有關罪行列入《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OSCO)附表一中。政府須採取強而有力的行動,以進一步遏止跨國犯罪集團利用香港作為走私非法魚翅及野生生物出入口及轉運樞紐。」
他又指:「大規模的走私,加上全球多個物種面臨滅絕的情況愈趨嚴峻,這正正代表著我們須要有更強的回應及迫切的行動。現時,整體檢控數字仍是偏低,且罰款更是微不足道,並未能提供足夠的阻嚇力。因此,將有關罪行列入OSCO至關重要。這樣可以提高罰款,同時亦能加大調查力度,並促進更多跨國情報交流。」
香港及厄瓜多爾政府部門正在調查此案件。根據《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任何人士若觸犯此法例,最高可被罰款一千萬港幣及監禁十年。
今次的走私個案涉及約38,500條來自長尾鯊及鐮狀真鯊的魚翅,而這些品種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中,表示其國際間的貿易已受管制。事實上,CITES附錄II旨在促進合法及可持續的貿易。可惜,這兩批進口自厄瓜多爾的魚翅沒有相關准許證,此舉顛覆了該國一直以來在漁業管理方面的努力。
由2014至2019年間,香港海關合共偵察了59宗魚翅走私個案,合共檢獲12,238公斤魚翅。當中28宗個案是在2019年發生,涉及6,452公斤走私魚翅。可惜,由於缺乏證據,這段期間只有五宗個案被正式檢控。即使執法部門採取行動檢控,亦往往難以查出試圖走私魚翅背後的商人。
香港是魚翅貿易最大的地方,處理全球超過四成的貿易。香港人對魚翅的需求是導致全球鯊魚及鰩魚受過度捕撈的主因。每年有多達一億條鯊魚及鰩魚被殺,其全球數量近年來急劇下跌。在超過1,200個相關品種中,約有百分之30正面臨絕種危機。現時,99個品種已被列為瀕危及危度瀕危的級別,情況嚴峻。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