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Hong Kong
漫遊自然,探索生態,發掘濕地美麗之最。
步走大自然 2022年11月5-6日
去年的「步走大自然」活動,我們鼓勵大家一同慢步米埔,探索珍貴的濕地。今年,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於今年的活動中加入研究與監測的元素,以輕鬆的步伐,代入研究員的視野,探索更多有關濕地生態科研的神秘及奇妙之處,發掘米埔這項自然瑰寶的奧秘。
米埔自然保護區是大量雀鳥及不同野生生物的居停,是香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保護區以及周邊地區由六種獨特的濕地生境所組成,包括基圍(傳統蝦塘)、淡水池塘、潮間帶泥灘、紅樹林、蘆葦叢及魚塘。各種生境皆吸引了多種多樣的野生生物,生機處處,更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生態服務」,譬如紅樹林有助沿海地區抵擋颱風侵襲。
本年度的活動會讓大家認識米埔獨特的野生動物。藉著本年的主題「探索米埔無限生機」,我們將會在米埔的每個角落,展示研究人員在米埔濕地的有趣發現,讓你了解我們如何用紅外線相機捕捉拍攝歐亞水獺畫面的畫面、借助水牛如何塑造開掦的淡水沼澤,以及為更多自然奇跡解密。我們希望能以科學、研究與監測的角度,呈現濕地、物種與人類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並揭示最新科技如何能夠開拓出更多新知識,從而創造更多可能性。 我們期望透過本年活動,向你呈現生物多樣性能為野生生物及人類帶來無盡生機,亦啟發大眾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如何能造福人類,締造可宜居的環境。 活動籌得款項將用作支持WWF的保育及教育工作。
米埔自然保護區是大量雀鳥及不同野生生物的居停,是香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保護區以及周邊地區由六種獨特的濕地生境所組成,包括基圍(傳統蝦塘)、淡水池塘、潮間帶泥灘、紅樹林、蘆葦叢及魚塘。各種生境皆吸引了多種多樣的野生生物,生機處處,更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生態服務」,譬如紅樹林有助沿海地區抵擋颱風侵襲。
本年度的活動會讓大家認識米埔獨特的野生動物。藉著本年的主題「探索米埔無限生機」,我們將會在米埔的每個角落,展示研究人員在米埔濕地的有趣發現,讓你了解我們如何用紅外線相機捕捉拍攝歐亞水獺畫面的畫面、借助水牛如何塑造開掦的淡水沼澤,以及為更多自然奇跡解密。我們希望能以科學、研究與監測的角度,呈現濕地、物種與人類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並揭示最新科技如何能夠開拓出更多新知識,從而創造更多可能性。 我們期望透過本年活動,向你呈現生物多樣性能為野生生物及人類帶來無盡生機,亦啟發大眾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如何能造福人類,締造可宜居的環境。 活動籌得款項將用作支持WWF的保育及教育工作。
入場時間:9: 00至17: 00 (最後一班穿梭巴士於元朗站13: 00分開出)
票價 (港幣) | 青少年票價 (港幣) (年齡: 5-17) |
長者票價 (港幣) (年齡: 65+) (必須出示長者卡) |
$550 | $450 | $450 |
組合優惠價:
組合種類 | 總數(港幣) |
四人同行優惠價 (四位成人) | $2,000.00 |
家庭組合優惠價 (兩位成人及一位小朋友) | $1,395.00 |
合家歡組合優惠價 (兩位成人及兩位小朋友) | $1,800.00 |
研究及監測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米埔研究及監測團隊致力秉承以科學的角度切入保育及管理工作的抱負。團隊的目標旨在推動米埔自然保護區成為本地以及地區性的濕地生態及保育研究樞紐。其工作包括﹕
- 針對保育目標和保護區內其他環境指標進行長期的監測計劃,對象包括涉禽、鷺鳥、香港屈翅螢等
- 進行改善米埔自然保護區以及后海灣地區的生境管理和物種保育的研究
- 發掘嶄新的科技和工具,以進行濕地保育
- 與區內及海外研究員和濕地管理者交流合作
米埔自然保護區的長期監測計劃
米埔研究及監測團隊會定期進行多於15項針對保育目標和環境的監測活動,以記錄生境管理的成效。當中,保育目標包括了﹕
- 黑臉琵鷺
- 雁鴨類
- 涉禽
- 鷺鳥
- 依賴蘆葦叢的雀鳥
- 白頸鴉
- 香港屈翅螢
- 蜻蛉目 (蜻蜓和豆娘)
- 水質
生境管理和物種保育的研究
研究及監測團隊正進行或已完成的研究,其中兩項最近期研究包括﹕
- 歐亞水獺的保育(進行中)﹕水獺屬於保護區的保育目標,更是濕地保育的旗艦物種。團隊目前定期進行紅外線相機偵測及蹤跡調查的研究工作,從而了解它們在保護區和鄰近地區的分布和種群。
- 水牛放牧對淡水濕地的管理成效(已完成)﹕結果反映水牛能有效控制植被高度和為更多野生生物提供開揚短草的濕地生境。
在濕地保育應用嶄新科技和工具
為方便收集數據和確保數據的準確性,研究及監測團隊正探索利用以下嶄新科技和工具進行保育工作的可行性﹕
- 利用無人機拍攝鳥瞰圖,獲取圖像數據以監測生境
- 利用衛星定位技術追蹤候鳥的遷飛路徑,辨認重要的保育地點
- 利用「物聯網」技術,更有效和精準地獲取環境數據,例子包括實時水位感應器。
- 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自動化的動物偵測和辨認
與研究員和濕地管理人員的合作
研究及監測團隊一直積極且持續地與研究人員和其他濕地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增進有關保育后海灣及鄰近地區的科學知識。每年,研究及監測團隊都跟外界促進超過30項關於生態、生境管理、米埔及后海灣濕地保育的合作研究。


浮橋導賞或南圍之旅
如果想深入探索米埔,更可報名參加浮橋導賞或南圍之旅。在經驗豐富的生態導賞員帶領下,漫步浮橋,穿越紅樹林。浮橋盡頭的觀鳥屋可以欣賞到后海灣泥灘的美景,感受生機勃勃的泥灘生態。南圍之旅更是今年新開的導賞團,如何把水牛引入池塘 #24,改變池塘 #24 的棲息地,在這趟濕地探索之旅的過程中,你將會了解到更多米埔保育團隊在進行研究和監測工作時所發生的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