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WWF最新分析顯示棕土申請獲批比率15年間升至近九成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 最近分析本港棕土情況,發現儘管近年本港物流業的發展持續放緩,但將土地用作棕土的申請數字仍然高企,而且愈來愈容易獲得城規會批准,獲批率由2001年的20%大幅上升至近年的接近90%。

WWF最新分析顯示棕土申請獲批比率15年間升至近九成
促請下任行政長官採納「棕地優先」政策  制止棕土擴張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 最近分析本港棕土情況,發現儘管近年本港物流業的發展持續放緩,但將土地用作棕土的申請數字仍然高企,而且愈來愈容易獲得城規會批准,獲批率由2001年的20%大幅上升至近年的接近90%。

城規會規劃指引編號13E 1 本為應付2000年間發展蓬勃的物流業而修訂,但時至今日WWF認為該指引已不合時宜,並助長原來可以用作興建房屋的珍貴土地資源被轉作棕土用途。WWF促請下任行政長官及其政府採納「棕地優先」政策,並廢除規劃指引編號13E以制止棕土繼續擴張,同時加快規劃、發展棕土區,訂立賠償及收地機制。
據WWF的分析,在192幅近年由發展局揀選的具潛力作房屋發展用地中,有78幅涉及「綠化地帶」。這種以開發「綠化地帶」以增加土地供應,而非棕土的做法實在是本末倒置。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濕地保育總監劉惠寧博士表示:「『綠化地帶』有緩衝功用,保護郊野公園免受發展入侵。相對綠化地帶,棕土更具潛力用作發展房屋。我們很高興政府有計劃就新界棕土的使用及作業進行研究,但當局應加快將棕土轉為房屋用途的步伐。」

新界北面現時估計有面積達1,200公頃的棕土被用作停車場及貨櫃場,當中大部分(78%)在法定圖規中並非位處「露天貯物」地帶內,與規劃署的分區計劃大綱圖相差甚遠,這反映了違規發展及非法佔用官地的情況日趨嚴重。另一方面,城規會在審批棕土的過程擔當關鍵角色,但從2001年20%至近年接近90%的批准數字可見棕土申請愈來愈容易得到城規會「開綠燈」。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研究主任陳翰奇指出:「城規會規劃指引編號13E及其早期的版本本來是為應付當年急速增長的物流業而訂立,以滿足露天貯物及港口後勤用途的需要。然而近八年物流業不斷倒退,該指引卻令城規會傾向批准棕地申請,助長棕土擴張。該指引無疑已不合時宜,有悖於公眾利益。」

WWF促請政府:
  1. 否決所有新增的棕地申請,加強執法,以防止棕土進一步擴張
  2. 廢除城規會規劃指引編號13E,讓城規會能重執否決不適當棕地用途申請的權力
  3. 加快對棕土地區的規劃及發展,訂立公平的賠償及收地機制
  4. 長遠建立公開及完整的土地資料庫以妥善監察土地用途,並有助整體社區規劃及善用土地資源
 
1, 城規會規劃指引編號13E:擬作露天貯物及港口後勤用途而按照城市規劃條例第16條提出的規劃申請:http://www.info.gov.hk/tpb/tc/forms/Guidelines/pg13e_c.pdf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