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entral Asi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Our News
部分在港及南中國渡冬涉禽數目下降 WWF於「世界候鳥日」呼籲加強東亞—澳大拉西亞飛行航道合作
部分被認為常見的涉禽物種在南中國及米埔自然保護區出沒數量於近年呈下降趨勢。
東亞地區海岸發展頻繁,令受威脅的涉禽如大濱鷸 (Calidris tenuirostris) 及勺嘴鷸 (Calidris pygmaea) 數量下降。專家擔心發展亦正影響一些常見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保護區主任黎雅儀表示:「今日是『世界候鳥日』,我們同時為這些『常見』涉禽物種數量的下降趨勢而擔憂。正因常見物種並非集中研究的對象,故經常被忽略,因此我們對東亞—澳大拉西亞飛行航道內許多涉禽和鴨類均缺乏整全數據。除了棲息地減少,在遷徙過程被獵殺及氣候變化也可能是牠們到訪南中國數量減少的原因。米埔及其他同一航道內的中國夥伴地區需要擴展更全面的保育及監察工作,若證實牠們的整體數字均有下降趨勢,新的資料能讓我們及早改善保育工作。」
WWF一直致力與廣東省﹑福建﹑河北的重要濕地合作,使水鳥得以存活及完成每年的大規模遷徙旅程。
[1] 數據來源: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福建省觀鳥協會,廈門觀鳥會以及廣東海豐省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