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Our News
香港水域中華白海豚面臨存亡危機 WWF倡於南大嶼及西大嶼水域設立「海豚保育管理區」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今日(8月1日)發表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顯示,本港水域出現的中華白海豚數字急劇下降至有歷史來新低的32條,較去年公布數字減少30%。
WWF倡議盡快在大嶼山南部及西部水域設立海豚保育管理區,嚴格管理海上交通、水底噪音及觀豚活動,以保護海豚覓食及休憩的重要棲息地。大嶼山南部及西部水域是比較不受人為活動影響的範圍,WWF相信這地點的水域或將成為中華白海豚僅有的重點棲息地。WWF亦建議將現有中華白海豚的重點棲息的海岸公園連接及擴增,建立一個以科學為本、互相貫通和管理完善的保育網絡,以幫助穩定並恢復中華白海豚的數目。
根據漁護署監察報告顯示,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自2015年起逐漸向南遷移,相信這與北大嶼山及東北部水域的大型工程所帶來的嚴重干擾有密切關係,例如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填海工程,但WWF認為棲息地遷移至南大嶼山水域並未紓緩海豚所受的威脅。自2016年起,WWF開始進行海底聲音研究,發現人為活動對大嶼西面及南面造成大量噪音干擾,對本地鯨豚動物,特別是海豚及江豚發出的聲音及回聲定位訊號構成損害,阻礙牠們覓食、溝通、探索環境及休息,增加與船隻相撞的機會。
另外,在大嶼山南部索罟群島鄰近水域建設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LNG)亦為物種帶來干擾及構成威脅。WWF去年委託專家就有關工程製作初步聲音傳遞模型,發現即將開展的打樁工程所發出的噪音將嚴重地直接干擾海岸公園之完整性及保育效能,令到為保育海豚及江豚而設的索罟群島海岸公園的保育效能名存實亡,此WWF報告的結果與環境評估報告(EIA) 所得出工程對海豚及江豚的影響輕微的說法南轅北轍。
政府現時採用的環境評估報告(EIA) 方法未能完全反映海上工程的噪音對海豚的影響。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研究員兼WWF水底聲音及噪音傳遞模型專家Matthew Pine博士表示:「建議政府採納聲音傳遞模型此可靠的科學工具作為未來環境影響評估的必要程序。聲音傳遞模型是評估水底噪音對海洋生物影響的標準做法,亦為國際廣泛採用。它能夠量化及估計水底噪音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從而推算相關工程帶來的實際嚴重性。」 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與政府最初成立索罟群島海岸公園的工作背道而馳,環評報告嚴重低估打樁噪音對海豚造成負面影響,亦可能使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數目進一步減少。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主管Laurence Mc Cook 博士表示:「在珠江河口一帶的中華白海豚是香港及廣東共同享有的自然遺產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亦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易危」品種,受到全球關注。WWF相信香港南大嶼及西大嶼水域是中華白海豚在整個珠江河口範圍內僅餘少數的其中一個重要棲息地,在香港水域發現的中華白海豚亦是整個珠江水域中的關鍵族群。然而,多個大型發展項目進行的海上工程在香港及廣東水域同時進行,將中華白海豚推向瀕危的邊緣。因此,兩地政府跨境合作是不可或缺,兩地相關部門應制訂有效的保育及管理計劃,以保護整個珠江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族群。」
詳細報告請參閱(只提供英文版)︰https://www.afcd.gov.hk/english/conservation/con_mar/con_mar_chi/con_mar_chi_chi/files/Final_Report_2018_19.pdf
© Stephen Chan,Cetacean Ecology Lab, SWIMS, H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