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世界自然基金會讉責和之味集團競投藍鰭吞拿魚

世界自然基金會讉責和之味集團所擁有的壽司店,連續四年從日本競投藍鰭吞拿魚「日本一」,以作高調宣傳招徠。此舉不但不負責任地在香港鼓吹食用過度捕撈物種的風氣,亦促使這海洋生物步向絕種之路。

世界自然基金會讉責和之味集團所擁有的壽司店,連續四年從日本競投藍鰭吞拿魚「日本一」,以作高調宣傳招徠。此舉不但不負責任地在香港鼓吹食用過度捕撈物種的風氣,亦促使這海洋生物步向絕種之路。

被投得的太平洋藍鰭吞拿魚重約342公斤,估約年齡超過20歲,以港幣約300萬被和之味集團投得。世界自然基金會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杜偉倫指出:「 藍鰭吞拿魚價格被進一步推高,從過往的經驗反映,經濟主導阻礙漁業可持續發展,因高價會誘使漁民為賺取商業利益捕獲 藍鰭吞拿魚,從而令已被過度捕撈的物種數量進一步下降,甚至成為瀕危物種。」

目前,各地尚沒有配額措施或法律限制太平洋藍鰭吞拿魚的捕魚量。去年五月,有日本研究指出,超過七成漁獲屬於少年太平洋藍鰭吞拿魚。杜稱:「現時野生藍鰭吞拿魚已被過份捕撈,大部分的漁獲為幼魚,成年魚已是愈來愈稀少。無止境的捕撈將影響該物種的繁殖數量,令已被過份捕撈的太平洋藍鰭吞拿魚的情況惡化。」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署的數據顯示,藍鰭吞拿魚在近年的入口量急劇增加。本港於2004年入口的藍鰭吞拿魚數量只有9噸,但2007年及以後,每年平均入口120噸,是04年的十數倍。「食肆大肆宣傳藍鰭吞拿魚,吸引消費者食用這全球被受關注的物種」他補充:「香港每個市民也有責任去表明立場,向藍鰭吞拿魚說不,以恢復藍鰭吞拿魚的數量。」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社交網絡Facebook開設「藍鰭吞拿救星」的群組,鼓勵市民對關注藍鰭吞拿魚並發表「一人一個不競投藍鰭的理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於明日向和之味集團遞交市民的意見,以展示群眾對於事件的關注。

本會將繼續策動民間力量,鼓勵消費者拒絕食用藍鰭吞拿魚,以推動該集團及其他食肆放棄利用瀕危物種作宣傳噱頭。世界自然基金會自2009年10月推出「藍鰭吞拿救星」行動,現在已有超過8,300位市民透過登記wwf.org.hk/bluefinsaver成為「藍鰭吞拿救星」。

註:
• 藍鰭吞拿魚被過度捕撈,不同的種群正面臨絕種威脅:
- 北方及南方藍鰭吞拿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極度瀕危」的物種。
- 自七十年代起,北方藍鰭吞拿魚的數目已下降超過九成,而南方藍鰭吞拿魚的數目亦減少了八成半。若現時的捕撈情況持續,一些地中海的繁殖魚群更可能在2012年消失。
- 太平洋藍鰭吞拿魚的情況亦不樂觀,在日本,研究指出日本漁業正大量捕捉其幼魚,大大增加過渡捕撈的危機。
- 養殖的藍鰭吞拿魚亦非代替野外藍鰭吞拿魚的選擇,因為現時藍鰭吞拿魚的養殖,均以野外捕捉的幼魚,經一段時間後養成,而並非完全獨立由養殖場培育幼魚。

• 全球對藍鰭吞拿魚的危急情況均非常關注:
- 2010年初,摩納哥便提出方案,要求國際頒布禁令,停步北方藍鰭吞拿魚的國際貿易。另外有多達43個國家/地區支持提案,其中包括美國及歐盟。
- 國際知名的廚師包括Olivier Roellinger、Gerald Passedat及英國名廚Jamie Oliver亦已承諾不在其餐廳中售賣藍鰭吞拿魚。

• 世界自然基金會正積極扭轉本港食用藍鰭吞拿魚的趨勢
- 於二零零九年十月開展了「藍鰭吞拿救星」行動,向市民及食客解釋藍鰭吞拿魚的瀕危狀況,並希望他們承諾停止食用藍鰭吞拿魚。
- 市民及食客可以透過「藍鰭吞拿救星」行動,投票選出他們希望停止售賣藍鰭吞拿魚的店鋪。由於大量市民及食客的聲音,逸東酒店的日本居酒屋,亦因此承諾不再出售藍鰭吞拿魚。
- 到2011年1月為止,有超過8,300位市民及食客已成為「藍鰭吞拿救星」。
- 超過6,800位市民及食客要求板長壽司及板前壽司停止售賣藍鰭吞拿魚。
- 在飲食業界中享負盛名的代表包括馬可孛羅香港酒店、香港置地文華東方酒店及香港萬豪酒店已承諾不再售賣藍鰭吞拿魚。
- 本地知名人士包括立法局議員、廚師及食評家均表示支持保育藍鰭吞拿魚。

• 和之味集團在過去三年競投藍鰭吞拿魚的資料:
2008 四十三萬 276 公斤
2009 八十二萬 128 公斤
2010 一百二十萬 15歲, 232 kg (乃築地市場價格排第二之藍鰭吞拿魚)
2011 三百萬 超過20歲, 342 kg (自1999年,乃築地市場價值最高之藍鰭吞拿魚)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