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Our News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宣佈:擱置參與豐樂圍項目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今日宣布,基於豐樂圍項目尚存疑慮,本會經審慎考慮後,擔心此項目難以成為日後公私營界別合作模式(PPP)的典範,決定即時擱置與豐樂圍項目倡議者(Mutual Luck Investment Limited)合作。
公私營界別合作模式及濕地基金
本會一直相信,在合適的情況下,公私營界別合作模式,是在私人土地推行自然保育的實際可行方法;而豐樂圍項目的公私營界別合作模式,將大幅土地變為自然保護區,並提供長遠保育和管理,可以確保維持及提升豐樂圍濕地的生態價值,亦能支持整個后海灣的生態系統,可為日後同類型項目所借鑑。
自2000年初,本會積極倡議以濕地基金形式來操作建議的豐樂圍自然保護區,基金概念是由獨立人士包括濕地專家及政府代表組成的基金管理人,全權監督濕地的土地業權、資金及管理等工作,日後更可以接管其他項目的濕地及管理資金,從而令后海灣濕地能根據統一計劃妥善管理,使保育工作可以達致更長遠及全面的發展,而管理架構不會重疊、資源亦能被更有效應用。
惟有關濕地基金建議仍未被接納,政府在2011年提出完全不同的方案,由發展商繼續持有濕地業權,而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則接收濕地管理資金及負責委任機構管理該濕地。
擱置參與豐樂圍項目原因
現時,豐樂圍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EIA)報告已獲通過,目前僅有待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規劃申請,惟基於現時公眾、項目倡議者,以至本會對於一些關乎公私營界別合作模式,和資金及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則仍然未能達成共識,本會擔心若項目繼續進行,我們訂下的長遠保育目標最終未能達成。
另外,以上由公眾及本會所提出的疑慮仍未全部釐清和解決,而本會深信,持分者的參與為公私營界別合作模式,包括豐樂圍項目的成功關鍵。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保育機構,本會認為有必要於現階段擱置參與項目,給予社會各界足夠時間,進一步研究保育后海灣濕地的最理想可行方案,為日後濕地保育建立穩固基礎。
本會強調,作為本港最具濕地管理經驗的組織,我們會繼續推廣及分享米埔自然保護區及中國內地濕地保育項目的成功管理方法,從而提升區內濕地保育工作。本會亦將繼續推行環境教育及環境監察的工作,以確保本港珍貴的生境能獲得妥善保育,而本會對濕地保護的立場及盼望,將不會受擱置參與豐樂圍項目所影響。
有關豐樂園的發展、本會立場、參與及常見問題等相關資料,請瀏覽:
wwf.org.hk/whatwedo/conservation/wetlands/fishponds/funglok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