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Our News
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生命力報告2010》警告: 自然資源損耗,熱帶物種急劇減少
瑞士,格朗德 ─《地球生命力報告2010》的最新分析顯示,熱帶地區物種數目正急劇下降,而人類耗用自然資源的速度,較地球能持續供應資源的速度超出逾五成,嚴重威脅自然生態。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監Jim Leape 表示:「在低收入國家(多為熱帶國家),生物多樣性正不斷減少,情況令人擔憂。而在已發展國家,人們則過度耗用資源,致碳排放量過多。」
儘管報告顯示,廢物污染及保育工作加強後,某些溫帶物種數目大幅回升,但研究的熱帶淡水物種數目下跌近七成,比我們量度的所有陸上及海洋物種跌幅度更大。
ZSL保育項目總監Jonathan Baillie說道:「物種是生態系統的基礎,而健康的生態系統更是人類生存的根本。物種消失將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
「生態足印」是報告採用的其中一項指標。「生態足印」顯示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自1966年起增加一倍,而我們現正耗用相當於1.5個地球的資源,來滿足我們的生活需要。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大量耗用資源,到2030年,我們將需要兩個地球的資源,方能滿足我們一年的需求。
Jim Leape續說:「《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我們目前耗用資源的速度,將令情況無可挽救。屆時我們將需要4.5個地球的資源才能維持一部分人口,如美國平均人口的生活需要。」
碳排放是使地球資源透支的元兇。過去五十年,人類的碳足印增幅高達11倍,這表示碳排放現正佔全球生態足印逾五成。
據統計,人均生態足印最高的十個國家為阿聯酋、卡塔爾、丹麥、比利時、美國、愛沙尼亞、加拿大、澳洲、科威特及愛爾蘭。31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包括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佔全球生態足印近四成。而金磚四國(BRIC),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的人口為OECD成員國的兩倍,報告指出,按金磚四國的發展步伐,以其人均生態足印比率計算,預期該四國的生態足印將趕上甚至超過OECD成員國。
GFN行政總裁Mathis Wackernagel博士謂:「高度依賴資源的國家,將使國家經濟陷入高風險,而能夠以最低資源需求提供最高生活質素的國家,不但符合全球利益,更將成為資源日漸短缺的未來世界的領導。」
此外,報告的最新分析顯示,生物多樣性跌幅最大的是低收入國家,生物物種數目在40年內下跌接近六成。錄得最高碳足印的是高收入國家,平均為低收入國家的五倍,這反映較富裕國家大都依靠耗用較貧窮國家的自然資源。這些較貧窮國家多處於熱帶,而且資源仍然豐富。
《地球生命力報告》並顯示,高碳足印及高資源消耗量的國家,往往需在其他方面付出代價,但不代表發展水平一定較高。《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發現,生態足印中等的國家在人均壽命、收入及教育水平方面也可以很高。
全球人口預料將於2050年突破90億。報告亦概述了確保地球資源能滿足不斷增加的人口的解決方法,以及飲食和能源消耗選擇的要點,這對減少碳足印及善用自然資源方面都很重要。
Jim Leape補充道:「《地球生命力報告》所反映的挑戰非常清晰。我們要尋求方法,以地球現有的有限資源,滿足不斷增加的人口的需要。每個人都需要在耗用資源,以及資源生產及使用方面作更明智的選擇。」
香港非常依賴進口天然資源,當中包括木材、海鮮、淡水資源和燃料供應。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們需要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應對地球資源短缺的挑戰。本會將於明年初推出一份針對香港情況的《香港生態足印報告》。
《地球生命力報告2010》可於www.panda.org/lpr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