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
世界自然基金會向「步走大自然」參加者 宣揚氣候變化的重要信息
世界自然基金會昨天於米埔自然保護區舉行「步走大自然」步行籌款活動,希望市民可透過參加步行活動,加強對氣候變化這個迫在眉睫的環境問題的認識,以及它對自然環境未來深遠的影響
-
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2007步走大自然@米埔」步行籌款活動增加市民對氣候變化的認識
世界自然基金會將於2007年10月28日及11月4日連續兩個星期日,假米埔自然保護區舉辦「步走大自然@米埔」步行籌款活動
-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施政報告側重基建發展缺乏整體可持續規劃,亦未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2007-08年的施政報告(下稱「施政報告」)只是一個著重進行基建項目以取得即時經濟利益的規劃藍圖,但在計劃中卻未能顧及自然環境,以及本港的可持續發展,正正反映出香港政府於今年七月作出重組的動機
-
本港企業關注環保問題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推行更多保育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指出,本港愈來愈多企業認識及關注環保問題
-
匯豐集團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繼續保護漳江口濕地
於2005年,為保護華南濕地而在漳江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的「華南濕地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專案試驗專案」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
紐西蘭海洋生物學家Bill Ballantine博士視察 香港唯一的海岸保護區──鶴咀海岸保護區
海洋生物學家Bill Ballantine博士應本會邀請來港七天,與我們分享他在紐西蘭成立海岸保護區的經驗,並前往香港唯一的海岸保護區、毗鄰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鶴咀海岸保護區進行視察
-
國際知名的海洋科學家指香港需要更多海岸保護區,才可恢復魚類蘊藏量
國際知名海洋科學家Bill Ballantine博士認為香港應建立海岸保護區制度,才可保護本港豐富的海洋生態,讓下一代受惠
-
國際知名海洋科學家Bill Ballantine博士出席研討會及講座討論挽救香港海洋生態系統的方法
不斷的挖泥、填海及污染問題對香港的海洋生態造成大肆破壞,加上政府未能推行有效措施,讓漁業資源持續發展,導致本港的海洋生態系統面臨崩潰的邊緣
-
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大使鄭伊健在菲律賓與全世界最大的魚類鯨鯊同游
鄭伊健指香港可從Donsol漁民及當地政府部門所推行的保育行動中學習
-
廣東魚類蘊藏量下降 為本港帶來惡耗
Information Times 昨日( 2007 年 7 月 24 日 )所載的一項報告指出,廣東省的漁業高級官員警告,珠江河口過度開發問題,將使有關地區成為海洋沙漠,魚類品種的數目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