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哺乳類動物
全球共有13種水獺(音:刷),香港則是歐亞水獺 (Lutra lutra) 的棲息地之一。歐亞水獺主要在夜間活動,由於牠們的行動較為神秘,所以難以追蹤牠們的蹤跡,亦增加了保育工作的難度。近年來,頻繁的人類活動以及開發工程和建設在不知不覺間可能已干擾、甚至威脅到歐亞水獺的棲息地,導致牠們的數量稀少,也許這都是歐亞水獺鮮為公眾所知的原因。
因此,我們召集了公民科學家,透過持續觀察及尋找水獺的蹤跡,如糞便、腳印等,協助我們了解水獺的分佈及總群狀況。我們還召集了設計小組,利用創意思維和熱愛自然的心,設計一系列的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水獺的認識及關注。
項目:
公民科學家水獺調查小組

經過各位公民科學家於首一、兩年在米埔自然保護區內持續監察歐亞水獺的行蹤,我們對水獺行蹤有進一步的了解,甚至拍下了不少珍貴的相片,這對於我們研究保護區內的哺乳類動物分佈位置非常重要!
第三年的招募已於2023年4月結束,當中更有以往的參加者擔任隊長的角色,傳承着水獺追蹤的經驗。我們十分期待第三年的監察成果,希望令香港水獺的研究更成熟。
第三年公民科學家水獺調查小組時間表:
2023年4月30日 |
報名截止日期 |
2023年5月頭 |
進行視像面試 |
2023年5月中 |
通知入圍參加者 |
2023年6月3日 |
工作坊第一天 |
2023年6月17日 |
工作坊第二天 |
2023年7月至 |
每月定期: |
保育偵測犬

鑑於世界各地應用偵測犬於水獺糞便調查中的經驗,我們意識到其應用在香港的潛力,並希望探索其可行性與效果。《濕地搖籃》計劃邀請了一隻混種邊境牧羊犬及其訓練員進行試驗研究及培訓,期望通過環境脫敏、氣味及標記訓練培養出一隻保育輔助犬。如果此試驗成功,這將可能是香港首個應用偵測犬於自然保育中的項目,也能成為香港其他保育項目的範例,更有效地幫助保護更多野生動物。
訓練員 Garay和阿早即將於米埔自然保護區進行室內及室外訓練。在訓練期間,他會穿著工作服並繫上狗繩。如在保護區遇見到他們,請為偵測犬訓練提供一些空間。
水獺教育設計小組

水獺教育設計小組在2021年11月組成,他們進行了實地考察及深度研討工作坊後,便迅速開始發掘、構思和策劃一系列有關水獺的公眾教育活動。為宣傳五月的「世界水獺日」,小組籌備了《小小「獺」畫家|填色及繪畫比賽2022》和兒童繪本《先別走﹐歐亞水獺!》,並舉辦了《水獺節》嘉年華,活動包括展覧、工作坊及市集!

《小小「獺」畫家|填色及繪畫比賽2022》
水獺教育設計小組首個公眾教育活動為填色及繪畫比賽,邀請幼稚園和小學生化身小小「獺」畫家,齊拿起顏色筆,發揮創意,為可愛的歐亞水獺添上色彩。
是次比賽共收到287件作品,經評審們從主題性、創作力、藝術性及視覺效果上評分後,最終選出了各幼稚園組、初小組及高小組的優勝作品!
比賽詳情及得獎名單: 比賽詳情

《水獺節》嘉年華
努力籌備近半年,《水獺節》嘉年華於2022年5月28-29日在大埔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成功舉辦,兩日共吸引了450多位公眾參與!通過《洞「獺」米埔》展覧,公眾可模擬進入米埔濕地,追蹤着歐亞水獺的腳印了解這種野生動物及研究牠的方法。同時,設計小組也舉辦了水獺香磚工作坊,活動預約不消一小時便全部滿額,深受歡迎!我們更邀請了6個本地創作單位參與今次濕地主題手作市集,不少熱愛動物的訪客都買到心頭好回家!

《先別走﹐歐亞水獺!》兒童繪本
「原來這麼可愛的歐亞水獺也能在香港找到,不能只有我們知道啊!」設計小組認為兒童繪本的傳閱性強,能接觸更多家庭,讓歐亞水獺更為大眾所認識。 他們把歐亞水獺的身體特徵、習性、及其所受到的威脅以探險故事形式包裝,配以各種互動元素及可愛精緻的插畫,期望小孩們喜歡!
設計小組現時正在密鑼緊鼓的賽製作繪本中,敬請期待!
水獺浮台設計

要研究本地歐亞水獺,觀察及採集其糞便是了解牠們分佈及個體的方法之一。水獺喜歡在突出物上用糞便留下標記。利用這特性,我們與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合作,嘗試設計人工浮台和放置紅外綫相機記錄水獺的行爲習性。我們期望學生能運用設計思維製作出能用於不同水位、又容易到達的浮台,全面地提高尋找及採集新鮮水獺糞便樣本的效率!
學生於2022年6月已經完成實地考察及水獺工作坊,正在如火如荼地設計及製作水獺浮台。預計作品將於年尾完工,屆時我們會進行實地測試及密切監測其有效性!
深度研討工作坊
水獺公民科學家
深度研討工作坊
水獺公民科學家
深度研討工作坊
水獺公民科學家
制定計劃書
水獺教育設計師
小組討論
水獺教育設計師
大合照
水獺教育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