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WWF南大嶼水域首個全面海底聲音研究 - 發現海上交通對中華白海豚可能構成多重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於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南大嶼一帶水域進行首個全天候海底聲音研究,期間共放置7部水底錄音機,每日連續收集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發出的聲音及回聲定位訊號,及船隻駛經時發出的噪音,研究發現海上交通對中華白海豚構成潛在危險。
 
研究歷時超過一年,結果反映西南大嶼山(即分流及索罟群島一帶)的鯨豚類如何受該處的海上交通影響,揭示牠們的季節性移動及覓食習慣,並讓研究人員首次全面了解海豚在繁忙海上航道日間和夜間的生活。
 
Ocean Acoustics Ltd水底聲音專家Matthew Pine博士表示︰「根據過往的研究,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和魚群密集的地方有著緊密而正面的關係。海上交通包括高速船都會阻礙海豚覓食及增加牠們的壓力。」
 
他續指︰「今次研究發現,海豚不論在日間或夜間都會在索罟群島一帶航道覓食。由於船隻在晚上根本難以察覺海豚的存在,海豚在夜間遭船撞的機會相對增加。另外,鯨豚長期在船隻發出的噪音下生活,干擾牠們之間的溝通,嚴重影響牠們對於附近船隻的警覺性,導致牠們不能及時避開船隻。因此,繁忙海上交通是對鯨豚類的一大威脅。」
 
索罟群島是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無論日間或夜間都能在附近水域錄得海豚出沒的數據。研究顯示,海豚在清晨6時至黃昏6時之間經常在分流一帶水域出沒。不過在晚間,海豚就較少在分流一帶活動,估計部分海豚利用凌晨3時至早上7時,這個船隻相對較少的時段,橫越航道,進入索罟群島一帶覓食及休息。
 
WWF分析兩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分別為改劃航道避過海豚棲息地,及在南大嶼設立船隻限速區,以緩解海上交通對鯨豚的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經理海洋保育李美華表示︰「WWF敦促政府各部門、航運界、學者和環保團體把握機會溝通和合作,研究及採取措施進一步保護中華白海豚僅餘的棲息地和減少海上交通對牠們的影響。」
 
李美華又指︰「WWF希望政府可以在建議中的西南大嶼山海岸公園和南大嶼山海岸公園,全面施行有效的管理,規範海岸公園內的捕魚活動,並限制船速,確保中華白海豚可以不受干擾地在當地一帶水域棲息。另外,我們認為漁農自然護理署必須制定一份全面的漁業管理和執行計劃,協助恢復本地漁業資源,使海豚有足夠的魚類捕食,同時減低海豚在海岸公園範圍內遭船撞風險,以令海豚數量回升。」
 
WWF將於明天(12月9日,星期六)舉行公眾研討會,讓參加者發表海豚保育的意見,並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中華白海豚的關注。屆時本會的保育專家將聯同多位海外專家一同討論如何保育海豚。詳情及報名請參閱:http://bit.ly/CWDmarineforum-c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