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Our News

WWF發布流域分析 揭示南大嶼山珍貴生境面臨威脅

敦促香港政府修補法律漏洞並承諾實踐保育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今日發佈香港首個關於南大嶼山流域的全面分析,揭示南大嶼山流域的珍貴生境並未獲得適當保護;當中以貝澳的情況尤為嚴重,該流域的郊野公園範圍外有約37% 未被發展的保育用途地帶,面臨因生態破壞和不適當發展造成生境損失的風險。WWF敦促香港政府修訂不合時宜的法例,並採取全面保育政策,保護生物多樣性豐沛的南大嶼山。
 
WWF進行名為流域研究——保育香港南大嶼山自然財富的綜合研究,審視南大嶼由十塱至水口的流域內的重要生境,包括次生林、淡水沼澤、沿海泥灘、紅樹林和沙坪等,從而得出研究數據。南大嶼流域生境是重要野生物種的棲息地,例如有極具保育價值的盧文氏樹蛙和中國鱟。
 
流域即「將降雨匯聚入溪流和河流,並最終流入水塘、海灣和海洋1等外流點的陸地區域」。健康的流域支撐著健康的生態系統,使野生物種和人類受惠;而受損或被破壞的流域則反映環境出現嚴重問題。
 
流域分析調查南大嶼山由十塱至水口的流域生境類型及分佈、其法定保護狀態和發展威脅,利用「山海一脈」的方針識別出需要優先保育的生境,策略性保護關鍵生境,以保持生態連通性、保障流域健康及保全海岸線。
 
南大嶼山海岸低地的關鍵生境的保護狀況則更令人擔憂。由於法例不合時宜,即使不適當的發展項目位於保育用途地帶內,規劃署仍然無權執法。這亦反映重要沿海生境未獲得足夠保護,容易因不適當的發展和生態破壞受影響。事實上,研究區域內估計有6% 的沼澤地於過去10年被填平。豐富生態不僅被破壞,當鬆散的泥土被沖入溪流,亦會影響南大嶼山溪流和近岸水域的水生生物。
 
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為有機會因不適當發展導致生境喪失,現時又缺乏有效法定保護的風險地區。這些風險區域是「綠化地帶」和「海岸保護區」內未被發展的私人土地。WWF尤其關注貝澳、水口、塘福和十塱附近區域,蓋因該等地區坐擁重要濕地生境,包括淡水沼澤和紅樹林。風險區域亦包括靠近現有的車輛通道的低地,這些區域容易被填平並改建成不適宜的土地用途。
 
WWF 高級政策保育主任陳頌鳴表示:「整個南大嶼山海岸的淡水沼澤地和濕地,就算被劃為『海岸保護區』或『綠化地帶』,多年以來不斷受傾倒泥頭及建築廢料所影響,野生物種的重要生境如次生林和淡水沼澤等已被破壞,並被改變成擺放貨櫃、停車場或露營車車場等用途。其中例如早前貝澳的海岸保護區範圍內的填土案,該地點的濕地被填平及興建了一道磚牆,造成不可逆轉的濕地喪失。」
 
防止重要生境進一步喪失的工作刻不容緩,香港政府責無旁貸。WWF 提倡「山海一脈」的保育方案,向政府提出以下七項建議,保持生態連通性,堵截不適當的發展和生態破壞行為:
 

  1. 修訂《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及《廢物處置條例》(第354章),保護南大嶼山郊野公園以外的重要生境,並採取有效的執法行動,以保持生態連通性。
  2. 規定在郊野公園的私人土地上進行樹木移除和土地平整工程,必須事先獲得批准。
  3. 推動土地擁有者、環保組織及政府機構之間合作管理私人擁有的淡水沼澤地。
  4. 嚴格維持南大嶼山現有交通限制。
  5. 保護紅樹林,以維持生物多樣性、提升氣候變化的抵禦力,並保護海岸線和沿海區域。
  6. 將部分已分流的河水回流至河道,並移除或重新設計河道內的實體障礙物,從而恢復河道內生態流量和生態連通性,促進生態系統健康。
  7. 須以生態友善的方式進行河域工程。

WWF 呼籲政府盡快接受以上建議。WWF 野生動物及濕地保育總監Eric Wikramanayake 博士總結:「南大嶼山的珍貴環境現時缺乏保護的狀況令人憂心。我們期望政府堵塞法律漏洞,延續南大嶼山的流域生態完整性,造福下一代。」

 

© WWF-Hong Kong
Pui O Stream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