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arch for?

Our News

小雪熊流浪記

一九九二年冬季,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中,剛出生的北極熊小白(Nanu)在母親陪伴下,開展牠的人生旅程。 

一九九二年冬季,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中,剛出生的北極熊小白(Nanu)在母親陪伴下,開展牠的人生旅程。

一直以來,北極熊都是區內最強的食肉動物,位於食物鏈最上層。除了偶爾遇上的殺人鯨之外,已沒有甚麼天敵。擁有具保溫及隔熱功能毛髮的北極熊,除了能夠在嚴寒的冰塊上行動自如,流線型的身軀,加上寬大得好比船槳的手掌;以及強而有力的雙腳,一口氣可以暢遊四十到五十公里。因此,獵捕海豹等食物,從來都輕而易舉。

小白呢?卻生不逢時,雖然母親努力教導牠如何覓食,可是電影小雪熊流浪記卻展示出正在變化的環境——北極的冰塊正變得愈來愈薄,互相的距離也愈來愈遠,是故北極熊要覓食也就愈來愈困難。事實上,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 (IPCC) 發布的氣候變化報告,多年來一直冰封的北極海洋,正以每年一至兩成的面積縮減。預計到了本世紀中期,整個北極地區將變成一片汪洋

結論是,即使北極熊有幸躲得過「飢荒」;卻終究難以避得開「溺斃」或無處容身的命運。

然而,在香港這片福地看罷這電影,卻很難不教人無動於衷。當南亞國家年年受到洪水威脅;東南亞國家局勢時刻處於動盪時;這一切卻跟從香港沾不上邊。即使只是跟生活條件相約的區內大城市相較,香港也毫不遜色。比起新加坡,香港除了連綿不斷的盛夏以外,一年尚有其餘動人的三季;比起東京,香港從來都不必活在地震陰影之下。

當然,這城市也有本身的問題,例如貧富懸殊、空氣污染等,但只要政策得宜,擁有龐大資源的香港政府,理應能夠將問題解決。正如六七十年代社會上下的貪污風氣;八九十年代的海水污染等,經過一番功夫後,這些都成為過去。近十多二十年,哪怕是曾經令港人震顫的颱風,對我們的生活都再沒甚麼影響。不過,正因為我們甚少經歷各種天災,香港人的危難意識才會那樣薄弱。但其實來到廿一世紀,鄰近地區對香港的影響已舉足輕重,最新的例子是「搶購白米」。

明報在三月廿九日在頭版報道:國際大米價格最近猛漲,僅前天(三月廿七日)單日就急漲三成,創下歷史新高。全球第二及第三大出口國越南及印度,昨日大幅削減大米出口量;而香港的大米進口價,在過去一季亦大升逾三成,近一周升幅更見凌厲……

不少市民閱報後,擔心往後要捱貴米,連日來紛紛到出搶購。於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公開呼籲:本港白米供應穩定,市民毋須搶購。我們也許並不理會北極的冰塊,會是在本世紀中期變成汪洋一片;甚至是對本港冬季在十數年內,即將消失的新聞,不少人都嗤之以鼻

可是,在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下,香港根本難以再漠視世界潮流。除了近期搶購白米,去年底廣東省大規模水荒;以及數十年後,珠三角地區將經常受洪水氾濫威脅的預期,都說明了縱使香港並非經常直接面臨天災,但是面對全球氣候變化一類的衝擊,香港跟許地區其實並無分別——全部都一樣脆弱。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