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Our News
Stella 的綠色生招牌
要說時裝界的green icon / 品牌,想來想去就只有Stella McCartney。這也不能怪誰,畢竟時裝的本質就是革新,革新,就意味著棄舊。可時裝又不同其他,六月一大季,三月一小季,時裝的革新可是每月每天也在進行,如此大數量的丟棄,想來也怪嚇人,光是一個Landmark的衫褲鞋袋在換季時究竟哪裏去了,就已經夠獨目驚心的—要知道全港每年12%的溫室氣體,就是來自我們的垃圾堆田區,廢物多得政府用郊野公園來放垃圾。如此的世界,又何來環保?
也因此當這幾年時裝界吹起一陣環保熱之時,不少人都批評一切種種全是為了提升品牌形象的公關手段,I’m not a plastic bag固然是嬌柔造作,H&M的organic cotton系列也不過是gimmick。
想來,還是縱橫時尚界多年的Mr. Armani看得透徹。Mr. Armani名下的時尚王國品牌眾多,有使用環保衣料的Armani Jeans,但也有出現不少皮草的GA與EA。在被問到對環保的看法時,他就說,時裝界自身當然可以更環保,但相對於此,時裝的最大力量,就是能令綠色生活成為時尚品味。他不一定全對,但最起碼他是說中了時裝人的心理,面對每季成千上萬的精品,時裝人在買之前如果還可以有一秒想起家中未穿過的過季衫,又或者會定時定候把舊衣物(其實哪來的舊)拿去二手店或者救世軍,那他已經算很自省的了。面對如此受眾,Stella McCartney的成功,就是她作為一個icon,以自身經驗告知世人,綠色生活才是chic,green is the new black。
因為有一個叫Paul McCartney 的父親,Stella McCartney還在St. Martins讀時裝設計時就已經備受注目,一畢業,她破天荒以一個新人的姿態獲得Chloe創作總監一職,很快又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可以想像,人們就是由懷疑她的實力開始,把她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內。那她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做的其實是怎樣的設計呢?
在有機農場長大的Stella,本身是一個素食者,有機生活的實行者。早在Chloe年代,她就已經堅持棄用殘殺動物得來的皮草、皮革,只用羊毛作衣料,也不用PVC,改以植物纖維代替,據說此舉還替Chloe省下一大筆成本,令品牌盈利上升。到她有了自家品牌,她就進一步實踐她的環保理念,例如品牌總部的電力,全來自Ecotricity的風力發電,又因為時尚工業會產生大量碳足印,她的公司就參加了Carboneutral的碳保償計劃。品牌店舖提供的購物袋,以100%可生物溶解物料製造,少不了是每一季,她的設計也以大自然為靈感。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她的綠色生活並未影響她成為一個十足的型格女人,她的朋友仍然是世上最炙手可熱的名人名星,她出入的地方仍然是倫敦最新的時尚熱點。她向世人示範了,時裝的綠化與綠色生活的時尚化是怎樣一回事,她的存在,就是「時裝與環保在本質上對立」的最大反證。
你可以說,她以木做高跟鞋還是不環保,但比起用塑膠,她已走了時裝界的第一步,其他的,我們慢慢來。